帮扶团队奔赴威宁
2024年6月,番禺区在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派出了由5人组成的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团队赴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团队成员来自多个专业领域,肩负着提高威宁医疗水平的重任,长途跋涉千里而来。他们的到访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威宁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聚焦关键领域帮扶
此次援助活动主要针对医院运营管理、院感控制等核心领域,以及全科医学、普外科、影像科等关键科室。帮扶内容全面而深入,旨在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能力。通过针对这些关键环节的精确施策,有望有效解决威宁医疗当前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硬核带教”提升能力
杨松海作为帮扶团队成员,将病房视作教学场所,实施“硬核带教”策略。他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在神经内科及全科医学科领域提供支持。他特别强调“传帮带”的重要性,通过传授临床思维、剖析病例等方法,激发科室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并提升诊疗水平。
引入多项新技术
黄永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消化中心的主治医师,在威宁指导实施了多项县域内的新技术,包括ERCP和经口胆道镜检查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让当地居民能够接受微创治疗。此外,“师带徒”和“点对点”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普外科的诊疗水平,使得番禺的新技术和理念得以有效传承。
融入教学理念模式
帮扶团队中的专家主动将番禺的教育理念和运作方式引入帮扶工作。他们每周组织理论教学和病例研讨等活动,有效推动了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同时,他们还选派威宁的医务人员前往番禺进行跟学,助力医院临床学科模块化水平的提升,以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
投入资金人才培养
自番禺区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已投入超过12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2024年,安排了22名医务人员前往番禺进行进修。2025年,计划增派8名医务人员至番禺区中心医院进修关键学科。借助帮扶专家的力量,旨在建立家门口的优质医院及一支难以离去的医疗人才团队。
番禺与威宁之间的医疗支援已达到一定阶段成效。展望未来,随着援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威宁的医疗质量有望迎来显著提升。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