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十六载目睹地域巨变,居民因拆迁而享受到居住环境的提升,东安二村住户的亲身经历正是这一变化的写照。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东安一村与二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洋溢着居民对改善生活的感激以及对崭新生活的热切期盼。
东安一、二村的往昔
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安一、二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该小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设的直辖市市直机关宿舍,工人与居民共同居住,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模式。岁月的沧桑在每一栋建筑上留下了印记,房屋类型丰富,既有独立成套的住宅,也有非成套的居住空间,多年来这里记录了无数居民的生活片段。它不仅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同时也面临着设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居住环境愈发难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该历史性住宅承载了居民们难以计数的珍贵记忆。在漫长的岁月里,邻里之间建立了坚实的友谊纽带,许多长辈可能自年轻时便居住于此,在此地见证并抚养子女成长,这里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与人生变迁。
旧改工程的规模
本次改造项目范围广泛,覆盖五个社区居委会,共计117栋住宅楼,283个居住单元,涉及6057户居民。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约31.21万平方米。如此规模的改造工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难题,从动员居民参与,到处理房屋产权等众多复杂事宜,每个步骤都如同巍峨的山峰,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攀登。
在众多挑战中,最为棘手的莫过于对不同房屋类型的协调与处理。对于原始成套房屋、改造为成套房屋以及非成套房屋的改造方案及补贴措施,必然存在显著差异。每项改造计划均需细致规划,旨在保障公平与正义,不负居民们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部门的努力
自2023年6月18日起,徐汇区各相关部门积极投入旧城改造工作,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徐汇城投集团、枫林街道以及徐汇第一征收事务所均秉持“旧城改造以民为本、依靠民众力量”的原则,全力以赴,毫无松懈。
约500名来自街道、企业和支援团队的干部深入前线工作。他们与群众密切接触,通过举办244场圆桌座谈会,深入挖掘居民的需求。此外,他们还筹备了超过4500套安置住房,组织了2056户居民进行现场看房,并积极履行了944户家庭的调解委托。他们舍弃了个人的小家庭生活,为群众的顺利搬迁付出了辛勤努力。
居民积极签约搬迁
依据统计数据,本项目的合同签订比率达到了惊人的99.95%,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对于旧城改造项目的强烈认同与高度赞同。以吉华琴女士为例,她对于此次搬迁改造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自东安二村居住36年以来,她深切感受到了此次改造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样,陆永芳女士等众多居民也积极响应,她自1999年起便居住在东安一村,如今得以迁入更为适宜的住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社区居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他们深知旧区改造是改善居住条件的宝贵机遇,加之政府提供的细致入微的服务,使他们坚信此次搬迁将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居民搬迁后的新生活
众多居民对于迁入新居后的生活蓝图已有所构想。例如,陆永芳一户人家便利用动迁补偿款在徐汇区南丹东路购置了改善型二手房,成功扩大了居住空间,且周边购物与交通条件均十分便利。此外,赵先生一家原本分配的住宅便位于此地,经过动迁后,全家人的愉悦心情溢于言表。
社区整体对于经过改造的规划方案抱有极高的期待。以上海东安国际医创城为例,其“一廊三带五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设计,将为该区域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旧改工程的启示意义
东安一、二村的改造项目对其他城市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该案例彰显了,在改造进程中,政府主动规划、倾心服务,以及居民主动参与、理解支持的重要性。唯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方能确保此类大型项目的顺利实施。此项目宛如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树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同时,也凸显了民生工程与区域发展工程的紧密融合,认识到并重视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实际上就是在促进区域全面进步。
在探讨本城市老旧住宅区改造时,公众普遍好奇能否从东安一村与二村的改造案例中汲取有益经验。热切期待广大网友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畅谈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