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近日发布信息,计划实施包括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多样化策略,对杨柳飞絮进行科学细致的治理,旨在减轻其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困扰,力求达到“飞絮不致灾、不致害”的防治效果。
治理设备创新
李敏,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指出该集团最新研发的轻便杨柳飞絮吸收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该设备利用特制的轴流风机来吸取并收集杨柳飞絮,从而防止了地面飞絮的飞扬,对于控制飞絮总量具有显著效果。操作上简便易行,能够迅速清除特定区域的飞絮,大幅减轻了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
凝絮剂显身手
园林工人在路边操作,将凝胶状凝絮剂注入清洗车的储水箱,随后用高压水枪将其均匀喷洒至路旁的杨树。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王艳春指出,这种凝絮剂相当于一种物理保护膜,类似于肌肤的保湿产品,它不会妨碍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此外,其成本远低于喷水作业。该凝絮剂能够促使飞絮聚集,有效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漂浮。
源头控制举措
张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表示,研究所成功培育了“森海”与“中怀”两个系列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雄株不产生飞絮,花粉含量较低,致敏蛋白表达量也较低。目前,这些品种已进入苗木繁殖阶段。预计在未来三至四年内,这些品种将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从而从源头上减轻飞絮带来的困扰。
现状数据呈现
姜英淑,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指出五环内杨柳雌株飞絮现象严重,数量约为28.4万株。全市雌株总数不足600万株,且今年雌株产絮量较往年有所增加。鉴于当前状况,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显得尤为迫切,以减轻飞絮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应急保障
源头控制之外,紧急的防治手段同样重要。通过喷水使飞絮变湿并使其自然沉降,便于后续清理工作。今年,轻便的手提式杨柳飞絮收集器和凝絮剂作为新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显著减轻了飞絮带来的影响,确保了市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监测预报合作
治理成效显著,合作预测预报工作亦不容忽视。气象部门参与其中,每日由园林专家对花序生长及气温进行监测和分析。全市范围内布设了多个监测站点。园林绿化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和网站发布预测信息及预警,引导市民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您认为这些针对杨柳絮的治理手段能否显著改善状况?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为本文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