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条有关交通建设的重大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60小时的连续浇筑,嘉鱼汉南长江大桥南锚碇沉井的第四层混凝土浇筑成功完成。这一成就标志着第一阶段接高工作的顺利实现,工程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下沉工作。这一进展对整个工程进程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重大里程碑
4月5日,经过60小时连续施工,嘉鱼汉南长江大桥南锚碇沉井的第四节混凝土浇筑顺利结束。这一浇筑作业的顺利完成,见证了沉井首阶段接高任务的达成,工程进度将推进至下一阶段——下沉作业。沉井建设资金由武汉城发集团下属的交投集团汉南桥公司提供,而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担了承建责任。
嘉鱼汉南长江大桥的关键阶段已成功完成,这一成就为后续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不仅是项目进展中的关键里程碑,而且也显示出工程将持续稳定推进。
项目概况
嘉鱼汉南长江大桥作为该地区第二座跨越长江的桥梁,是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桥采用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设计,其主跨长度达1600米,是湖北省最大的双主缆八车道悬索桥,设计时速可达120公里。大桥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该区域的交通流通效率。
该大桥的锚碇基础采用整体式沉井设计,其平面尺寸达到76.4米×76.4米。此基础设有36个井孔,占地面积相当于14个篮球场。整体高度为43米,各部分均有明确的高度设定。在施工阶段,通过三次接高和三次下沉的工艺,交替进行建设。
此次浇筑详情
本次施工混凝土用量达到约7650立方米。由于浇筑量巨大,施工团队需执行精细化管理,并持续作业较长时间。这一要求对人力资源、物资供应和技术能力构成了重大考验。为了保障大规模混凝土的持续供应、浇筑和振捣,各环节均需实施严格监管。
在长达60小时的浇筑作业中,施工人员轮换值班,严格监控浇筑进展,确保所有混凝土部分均符合高要求标准,此举为沉井的稳定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建设难点与应对
在浇筑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诸多挑战。混凝土用量巨大,连续作业可能引发人员疲劳和设备问题;作业区域宽广,管理难度增加;安全风险较高,需持续保持警惕;环境温度波动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尽管如此,中交路建的项目团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
他们成功开发了适用于河滩沉积地质地基的加固施工方法,有效克服了软土地基的承载挑战;同时,他们推出了新型的悬臂模架体系,保障了混凝土浇筑的质效;另外,他们实施了智能监控系统,对沉井实施实时安全监控,确保其姿态和受力持续稳定。
技术创新意义
嘉鱼汉南长江大桥项目成功采纳了多项创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为当前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沉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河滩相沉积地质在多地广泛分布,地基加固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难题。新研发的施工工艺有望在更多项目中得到推广与实施。
智能监控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对沉井实施实时监控,确保监控精确无误。此举提升了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可控度,同时推动了桥梁建设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项目深远影响
嘉鱼汉南长江大桥是整个工程中的核心关键项目。其竣工对于国家战略的推进至关重要。大桥的落成将显著增强交通的引导功能,促进区域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它改善了长江过江通道的布局,扩充了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极大地便利了公众的出行。
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步伐加快,将显著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经济资源的快速流动,同时助力沿线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嘉鱼汉南长江大桥的建成,预计将显著提升周边产业的活力。敬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您可在评论区发表您对此议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