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印发规划
近期,海南省住建厅、旅文厅、资规厅等七部门联合推出了《海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5—2035年)》。该规划基于海南的地理特征和土地规划,重点强化了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及延续。规划明确了整体空间规划,为海南未来十数年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体空间格局亮点
本规划致力于打造“两脉四圈,三核一廊,六区多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格局。“两脉”代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线和东线航路,旨在通过挖掘相关历史遗迹,揭示中华民族的迁徙和文化融合历程。“四圈”涵盖了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圈、沿海渔盐农业圈等,生动展现了海南的丰富多元文化特色。
核心区域的保护意义
海口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儋州市中和镇与三亚市崖城镇亦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些资源,对海南历史记忆的维护至关重要。以海口为例,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保护工作有助于展现古代城市发展轨迹。
琼崖文化廊道打造
“一廊”项目依托琼崖古驿道,整合环岛旅游公路资源,打造了一条环绕全岛的文化历史展示带。该古驿道记录了海南的历史发展,此廊道将历史元素与旅游活动巧妙结合,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还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得以领略到丰富的历史内涵。
分区与市县规划引导
该岛屿被划分为六个保护区,涵盖了北部和西部等不同区域。其中,北部区域特别关注“一城两镇两村三区”,致力于多元文化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工作。在市县规划方面,海口市特别强调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城区的保护。据预测,到2025年底,一个包含多层次、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将初步建立。
现有历史文化资源
截至2024年底,海南岛内设有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座名村,117个传统村落,2处历史文化街区,510座历史建筑,以及4274项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文化遗产富含海南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计划着重提升保护工作。
您对海南最新规划对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可能产生的效应有何见解?敬请发表您的看法和留言。此外,我们热切期待您对该文章给予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