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场 科学魔法引好奇

3月27日,南昌昌北二小卫国校区五年级1班教室内气氛热烈。当天,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江西省核学会,共同举办了“气压魔法课”核科学知识讲座。讲座伊始,潘瑞娟老师化身为科学魔术师,进行了“无工具吸易拉罐”的魔术表演,仅用双手便使易拉罐吸附,孩子们全神贯注,惊叹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现场气氛因老师的魔术表演而迅速高涨,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成功点燃。观众们情绪热烈,满怀期待,他们渴望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并期待着未来更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实验。

易拉罐被空手吸附?核科学知识这样普及  第1张

实验探索 见证空气的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学生们游览了四个引人入胜的实验地点。在这些地点中,孩子们见证了“覆杯奇迹”,杯子虽倒置但水却未流出,引发了他们的惊叹;“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了大气压的强大;“瓶中小喷泉”喷射出五彩斑斓的水花,而“纸张悬浮”实验则揭示了隐形的力的存在。一名男生在实验记录簿中细致地记录道,空气的威力竟显得如此切实。

众多实验因其吸引力吸引了孩子们,他们踊跃加入。孩子们近距离观看实验,体验到了基础物理学的魅力。通过实际操作,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中力量这一抽象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

知识延伸 核能发电揭秘

袁静逸,一名青年志愿者,通过动画形式,向公众详细介绍了核电站蒸汽涡轮的工作机制。该视频揭示了大气压力在核能发电过程中的作用,孩子们在亲眼见证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驱动涡轮发电,并最终照亮无数家庭时,不约而同地激动地鼓掌。

这种直观展示让孩子们对核能发电有了初步认识。他们意识到基础物理知识对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性,这一认识扩展了他们的科学视野。此外,它还激发了他们对核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层思考。

游戏互动 巧学核科学知识

核能与核技术协会的志愿者将知识巧妙地融入了娱乐活动中。在“元素卡片连连看”竞赛环节,参赛者化身为“科学特工”,精确地配对了如“铀-235”和“核裂变”等科学主题卡片,从而掌握了核科学的基础知识。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现场气氛热烈。

这种教学方式融合了教育乐趣,使孩子们在玩耍中加深了对核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内容因而不再单调,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对核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反馈 科学魅力受认可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然兴奋不已。一位学生站在实验器材箱旁的彩纸前,轻声写下:“科学真是太有趣了!期待下次再来!”这话语中透露出他们对活动的喜爱和对科学的向往。众多学生纷纷表态,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

本次活动的反馈显现,孩子们的教育成果显著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显著增强,同时,在科学领域的认知范围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拓宽。

科普成果 本学期活动成果丰硕

东华理工大学在本学期成功举行了七场“核科普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参与人数超过百名。活动分别在多所学校展开,有效地向青少年普及了核科学知识。同时,这些活动也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科学学术氛围。

东华理工大学对这类规模大、频率高的活动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学校对科普工作的重视态度,同时也为众多青少年搭建了接触核科学知识、开展学习的平台。这一举措显著促进了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请问您认为此类科普活动有何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请不要忘记对文章给予点赞和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