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幕
3月29日,江南正值春意正浓,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从春天出发·到人民中去”文化公益活动在青浦区蟠龙天地盛大开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青浦蟠龙天地的古典建筑内,老人们伴着沪剧节奏击打节拍,孩子们在廊桥下模仿鼓声,众多国际游客手持相机,捕捉这美好时刻。
青浦区委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指导,青浦区文明办等众多单位共同担任主办方。上海市文联艺术创作与推广中心等机构承担了承办任务。活动以蟠龙天地水乡的独特景观为背景,旨在深入探索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历史底蕴
蟠龙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镇内香花桥、程祠故里、百年戏台等地标,蕴含着丰富的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历经千年风雨,这些古建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这些地标不仅是蟠龙镇的文化象征,同时也生动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这些古老建筑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成为了人们探索和追溯传统文化根源的重要渠道。
多元演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FDC街舞团队在烟雨廊桥前表演,舞姿优雅。舞蹈动作轻盈,洋溢着活力。舞者与古建筑飞檐翘角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出“古韵新声”。舞步动感与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郜逸萍,作为上海沪剧院的国家二级演员,正于雕花舫船上悠然吟唱《上海谣》。她的吴侬软语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缓缓扩散。与此同时,亲水平台上萨克斯演奏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旋律飘扬,与前者隔岸相映,共同构成一幅独特的“中西合奏”视听盛宴。
周进华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百年戏台上,对《我的太阳》进行了精彩呈现。他将意大利歌剧艺术与江南风光的倒影巧妙融合,为古老的戏台带来了国际化的新面貌。彼时,歌声在江南水乡的上空回荡,宛如东西方文化的一次美妙交融。
上海鼓鼓文化艺术团以《盛世龙腾》作为压轴节目,将绛州鼓的韵律与电子音乐的节奏巧妙融合,激发了观众对千年非遗文化的深刻回忆。现场观众被那充满活力的鼓声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所吸引,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录。这种创新表演方式为传统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
游客反应
华新镇的年轻游客小陈拿着手机,激动地开启了直播。他指出,这里的音乐节奏与电子音乐巧妙结合,古镇的风貌保持如初,同时融入了时尚元素。众多游客纷纷被这场活动的精彩表演所吸引。国际游客对这种将西方音乐与江南水乡文化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游客们普遍认为,此次旅行让他们对上海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们不仅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柔美风光,还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强大魅力。
创新模式
蟠龙天地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实施了修复工程,同时合理规划了业态布局,实现了向“公园中的新天地”的成功转变。在相关活动中,音乐元素、市井生活与自然景观三者巧妙结合,将商业区域、文化旅游地标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紧密串联。通过采用“声景叙事”的创新手法,促进了文化旅游与商业的深度结合。该模式为城市文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创新思路,同时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后续计划
姜皓,上海市文联艺术创作和促进中心的副主任,提出他们期望借助“潜移默化”的效应,将艺术转化为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驱动力,进而唤起城市的创新活力。青浦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指出,本次活动的举行,继承了国际音乐节的便民宗旨和公益精神,使得高雅艺术得以融入古镇居民的生活之中。在活动现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人员担当了文化传播者的职责,向外国游客提供协助。青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筹备分阶段举行“夏之绚烂”、“秋之乡愁”、“冬之律动”等系列文化服务活动。该中心致力于持续强化双向支持,确保文化传承,促进文明间的交流。
这种结合了传统元素与当代风格、东方韵味与西方文化特征的活动模式,公众对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