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的嘎娄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百亩冬小麦正值收割期。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给这个偏远的山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丰收盛景开启
嘎娄村步入,眼前金黄一片,百亩冬小麦在暖阳下轻轻摇曳,沙沙声伴随其侧。麦穗硕大而沉重,导致麦秆弯曲低垂。村民们正忙于麦田,进行收割、脱粒及运输工作,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着丰收喜悦。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对美好愿景的实现。
增收效益显著
过去,村民在粮食种植方面的产量不高,收入来源受限,导致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不高。然而,近期村里推广了冬小麦的种植,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得种植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今年,嘎娄村一组组长尼朗种植了10亩冬小麦,预计收入将超过2万元。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的种植热情显著提升,冬小麦种植已成为他们增加收入的关键方式。
套种模式创新
嘎娄村旨在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创新实施了“核桃与冬小麦”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在核桃树间间种冬小麦,实现了同一地块的两次收获。这一既环保又高效的种植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助力环境保护,成为嘎娄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它也为乡村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契机。
科技支撑丰产
西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对冬小麦的丰收贡献了关键的技术支持。该局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辅导,培训内容广泛涉及品种挑选、播种时间、田间操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此外,该局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与收割技术,目的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力投入。得益于科技力量的推动,冬小麦的丰收预期更为积极。
品种更新助力
西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的“云麦112”品种表现优异。省、市、县三级专家对其产量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品种的产量超过了传统小麦品种。该中心在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示范基地设立了650亩的种植区域。通过实施科学管理措施和品种更新,小麦的单产显著提高。此举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未来前景可期
嘎娄村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同时其种植成本低于春季作物。因此,村民通过种植冬小麦获得了收益,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村民种植的“云麦112”品种,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了381.93公斤,这一数字较去年的240公斤老品种有了显著提高。该品种表现出高产量、抗干旱和耐贫瘠的特点,预计将在西盟地区各乡镇得到进一步推广。
嘎娄村在冬季小麦产量显著,这一成果激发了人们对其高效农业模式在其他地区推广潜力的探讨。我们期待您的专业观点。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您能对本文给予支持,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