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站里的悠扬旋律
近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学生宿舍楼旁的垃圾回收站,响起了独特的悦耳乐音。62岁的环卫工人卢贤敏,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拨动二胡琴弦,一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动人旋律,在堆积如山的废纸箱间回荡。原本充斥着酸腐味的空间,顿时被草原的宽广气息所包围。
卢贤敏,来自娄底涟源,已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担任保洁工作长达两年。其演奏二胡的视频被学生记录并上传网络,意外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这位身着工作服的老人,身处简陋环境,却全神贯注地演奏,宛如艺术家在精心打磨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自学成才的音乐之路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被称为“扫地音乐家”的人,其乐器演奏技艺完全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十载光阴,卢贤敏便着手通过手机教程进行自学。在二胡之外,他还精通口琴、吉他和电子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在工作空当,他选择在学生休息时间之外练习音乐。例如,《父亲》这首曲子是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的,《二泉映月》则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练习。他的音乐储备并非按照固定曲目排列,而是基于对旋律的喜爱不断推敲。卢贤敏认为,由于个人兴趣的驱动,他更愿意深入研究,这也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相伴十年的珍贵乐器
卢贤敏所购二胡,价值逾600元,已与他相伴十年之久。即便在杂乱的垃圾站,他的二胡被妥善安置于特制木柜中,演奏时亦设有专座,这充分表明了他对这把二胡的深厚情感。
这把二胡承载着他的音乐追求,同时也为他单调的工作生活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他尤为偏爱以二胡演绎《呼伦贝尔大草原》,尽管他尚未亲临那片草原,却通过音乐感受其壮丽景色。他渴望在退休之后,能够亲自踏上那片土地,一睹其风采。
爱好与工作的融合交织
在演奏过程中,垃圾清运车辆的噪音频繁地中断了音乐。每当遭遇此类状况,卢贤敏都会谨慎地将二胡放入纸箱柜中,随即转身重返演奏。尽管环境嘈杂且设施简陋,他始终未曾停止在垃圾站进行演奏。
工作人员在垃圾车上显得困惑,质疑他为何不在更优越的环境下进行演奏。然而,他坚持认为,这里就是他工作的场所,对他来说非常合适。即便是在工作之余,他仍执着于自己的音乐兴趣,巧妙地将工作与个人爱好相结合。
家人与旁人的不同看法
卢贤敏在垃圾站进行音乐演奏,其妻子对此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这并非正途。她认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当专注于本职工作,而非将精力投入音乐演奏。尽管家人的观点存在,卢贤敏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选择。
周围对卢贤敏的疑虑声不绝于耳,但他对此显得从容不迫。他明确表示,他人的观点他并不在意,只要自己生活得快乐便足矣。卢贤敏坚持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受外界舆论的干扰。
网络走红后的生活继续
自演奏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卢贤敏的生活经历了一些变动。许多人开始了解这位在垃圾站演奏二胡的环卫工人,他的朴素兴趣亦触动了众多人心。
卢贤敏依旧维持着其生活与工作的步调。他每日仍旧一丝不苟地履行保洁职责,业余时间则于垃圾站演奏心爱的音乐。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于平淡中坚守个人的幸福。
您是否也如同卢贤敏那般,拥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