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岚皋县委常委兼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仕阳于3月19日进行了一次关键行动。他实地考察了数个关键建设项目的施工地,对工程竣工后的监管进行了深入研究,此举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现场检查情况

李仕阳对县城人才公寓、肖家坝公共停车场等关键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他逐一检查了项目部与施工现场,对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等关键人员的信息进行了严格核实。同时,他还现场查阅了人脸识别考勤记录,以全面掌握项目履约监管的实际状况。这些行为充分显示了他对项目后期监管工作的关注。

李仕阳书记为何亲自抽查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监管举措曝光  第1张

标后监管意义

李仕阳指出,强化工程建设的后期监管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与效益极为关键。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有利于工程建设的环境,而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则能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标后监管的完善是促进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履职监督强调

监管部门及项目承建方须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执行职责。他们需强化合同履行后的监督,从根本入手整治工程领域的腐败现象。这要求他们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不留任何潜在问题的空间,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清正廉洁。

监管方式拓展

监管模式需进一步扩展,强化科技支持。广泛采用人脸识别、电子考勤、远程监控等技术工具,对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这些技术有效提升了监管的效能与精确度,构建了坚实的履约监督体系,有力遏制了招投标领域的种种乱象。

监管重点聚焦

监管需着重于核心领域,针对中标企业信息公开及合同执行等环节,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和设备配置等核心要素。需核实是否按投标承诺配备相应人员与设备,关键岗位人员是否与投标资料相符、是否已到岗履行职责,人员变动是否已履行审批程序等,坚决防止非法转包、分包等违规行为。

监管合力凝聚

为确保监管成效,必须集结监管力量。行业主管机构、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对备受关注且影响广泛的项目实施联合审查,执行联合惩戒措施。此外,定期公布市场主体履约状况并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严重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追责,促进县域招投标市场的良性发展。

岚皋县近期推动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管措施中,哪项举措对于遏制招投标领域的不正之风最为关键?欢迎广大读者留言讨论,并分享此文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