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事业,街道担当

梁溪区崇安寺街道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将其视为关乎民生的重大事项。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更与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相连。近期,该街道持续跟踪关注其辖区残疾人就业情况。通过深度整合周边资源,街道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渠道,其举措为众多残疾人带来了生活上的转机和新的希望。

新型载体,助残新篇

今年二月上旬,正值新春佳节的热闹时刻,一辆别具一格的“助残服务车”在区域内亮相,该车由核酸检测亭改造而来。这一创新举措,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车辆外观引人注目,内部设施完备,宛如城市中一道温馨的风景,承载着残疾人追求工作的美好愿景。

主理其人,重燃希望

王师傅,作为“助残服务车”的负责人,本身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他拥有丰富的服装裁剪技艺,在业内享有盛誉。然而,店铺的关闭令他感到困惑。通过核酸小屋的改造,他获得了新的机遇,感叹自己终于可以再次运用自己的专长。在这间小屋里,他重获信心,技艺得到了发挥,生活重现光明。

双向赋能,公益同行

王师傅凭借精湛技艺为居民提供服务,凭借丰富经验,在缝纫、裁剪等技艺上表现出色。居民送来的衣物,他总能迅速处理,精确裁剪,高效完成修整。其针织作品别具一格,深受居民喜爱。此外,王师傅将部分劳动所得捐入社区公益基金,通过项目形式帮助辖区内的残疾人。至3月5日,小屋的运营所得及爱心捐款总额已达到4300元。这一数额充分展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生活的温馨氛围。

志愿联动,服务他人

王师傅不仅精心打理着自己的“小店”,同时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与同辖区内的一个由核酸小屋改造成的“志愿服务站”建立了合作,运用自己的技艺为更多市民提供帮助。无论是为路人修补衣物,还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免费的裁剪服务,他都全力以赴。他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王师傅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坚信自己对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核酸小屋变身助残服务车,王师傅如何重拾人生舞台?  第1张

守护梦想,爱满人间

城市中心节奏迅猛,众多如王师傅般的残疾人士在此聚集。尽管身体存在不足,他们仍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崇安寺街道积极搭建平台,传递关爱。这一举措仅是众多案例之一,亦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士就业,提供包容与支持,以爱助力他们展翅飞翔。

请问您周围是否遇到过为残障人士提供援助与工作机会的温馨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这些事迹,同时,也请您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让更多的人关注并支持残疾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