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绿色行动
今日植树节,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传来喜讯。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环保低碳理念融入赛事筹备、举办及赛后利用各环节,致力于为赛事及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相关负责人指出,他们追求在运动会中实现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新平衡。
首批零碳场馆目标
广州赛区正努力打造国内首个零碳体育场馆改造的示范样本,以及全国首个接近零碳的大型体育场改造工程。所有参与改造的场馆必须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以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为例,该场馆肩负起全国首个此类改造项目的重任。项目工程师指出,此举不仅是对体育设施的一次提升,更是一次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积极尝试。
“1+1+1”改造模式
广州赛区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采纳了“1+1+1”的运营策略。这一策略涵盖了零碳建筑、近零碳建筑以及多座绿色建筑星级场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例如,大学城体育中心的攀岩场地将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零碳体育设施。在此策略指导下,各场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朝着环保目标努力。
场馆设备升级减碳
在改造工作中,场馆对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具体来说,工程更换了玻璃幕墙,目的是提升其热工性能;同时,移除了原有的二层玻璃幕墙,以此打造了内外贯通的通风走廊及更宽敞的空间。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正在对机电系统进行升级,引入了包括高效多联机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在内的六大技术,旨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努力实现机电系统的碳减排目标。技术人员指出,这些升级措施将显著减少场馆的能耗。
赛后绿色运营规划
场馆改造在赛事期间及赛后使用需求上均进行了充分考虑。采用“一馆多用”的运营方式,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利用二层空间在赛事期间作为观众疏散区,赛后则变为公共运动场地。此策略确保了场馆在赛事结束后仍具实用性,有助于体育产业的持续进步。
周边街区绿色提升
广州市正根据区域与城市一体化的原则,对30个场馆周边的17个街区实施改造工程。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着力打造生态友好环境,开放场地内的绿化区域,并统筹城市内外空间资源。改造措施还包括建设地下绿化带以降低雨水径流。此外,多个场馆计划采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并计划通过绿色电力交易,确保全运会场馆日常用电完全源自绿色能源。
广州赛区近期进行的绿色升级措施,是否能为未来体育赛事的环保组织提供借鉴?我们期待您的看法分享,并请您点赞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