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栖霞区占据南京市长江主流取水水源地的一半,其数量在全市领先。这一事实表明,栖霞区承担着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任,保护该水源地是至关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栖霞区不断采取积极措施,致力于让民众饮用安全的水。

积极构建管理机制栖霞区致力于优化水源地管理,建立了“监管、监测、预防”三位一体的管理框架。此机制确保了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监管方面,严格执行;在监测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在预防方面,采取前瞻性措施。全方位保障水源地安全,为居民饮用水安全构筑坚固防线。

栖霞区如何守护南京50%的长江水源地?揭秘水源地管理新机制  第1张

水源地环境整治焕新颜栖霞区的四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位于长江干流。自2009年起,这些水源地已划定了保护区,并陆续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自2021年以来,整治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其中龙潭水源地的保护工程投入累计达2.13亿元,包括温排口迁移和码头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八卦洲街道亦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并增设了防护设施及标识牌,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了管理措施。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栖霞区为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应急方案,实施“一地一案”和“一源一案”策略。此外,该区还频繁组织应急演练活动。近期,针对长江龙潭水源地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进行了应急预案的推演,全面覆盖了应急处理的所有环节,显著增强了快速反应及应对能力,确保了突发事件能够得到高效处理。

强化水质监测监控于水源地取水口上游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点,对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九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在各水源地取水口、一级保护区等关键区域部署监控设备,全天候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水质抽样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这些举措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始终保持在可管理范围内。

形成治水“栖霞模式”栖霞区坚持“水陆并治、内外兼修”的理念,整合河道整治、达标排水区建设、源头控制与污染截留、生态恢复等手段,构建了独特的治水体系。该体系涵盖多层面、全领域的治理方法,展现了从源头至终端确保饮水安全的坚定意志。这些行动显著提升了水源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

做出积极贡献与示范栖霞区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了居民饮用水安全,助力栖霞区打造美好环境。该区在水源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举凸显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守护当地水土资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