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落成
3月2日,庆阳北750千伏变电站的三台主变顺利启动,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陇电入鲁”关键项目——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工程坐落于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对推动甘肃省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该工程是新能源接入电网和新建陕甘省际联络线的关键交汇处。在其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环节和持续的努力。工作人员克服了地质复杂性和技术挑战,逐一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电网提升
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入运行,这将显著增强庆阳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此前,庆阳电网负荷较重,部分区域的电力供应面临挑战。该工程的投运有望有效缓解这些压力。
该地区750千伏变电站的变电能力得到提升,330千伏电网架构亦进行了优化。电网中原本较为薄弱的环节得到加固,增强了应对用电高峰及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了居民和企业用电需求的持续稳定供应。
经济支撑
庆阳工程全面促进了庆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庆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企业。然而,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一些企业发展受到了制约。随着工程的投入使用,企业获得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从而保障了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庆阳吸引了众多外部投资,众多企业因电力需求而将目光投向该地。此举对庆阳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推动当地就业及税收的增长,对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能源消纳
项目的推进有助于在更广泛区域合理推广甘肃省的新能源应用。甘肃省内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然而,此前该省在新能源的吸纳与运用方面遭遇了若干挑战。
工程提升了新能源电力跨区域传输的顺畅度。此举措显著降低了弃电情况,提升了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此举对于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程意义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能源外送项目,命名为“陇电入鲁”。工程起始点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换流站,终点设在山东省东平县的换流站。项目线路贯穿五个省份,全长约926公里。
截至6月,工程预计将竣工并投入使用。那时,该设施将具备向山东输送电力达800万千瓦的能力,年输送电量预计将超过36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预计将超过一半。这一举措对陇东老区经济发展、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清洁能源转型进程具有极其重要和长远的影响。
未来展望
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标志着工程建设的全新起点。甘肃省未来将不断推动电网建设和升级。此举旨在增强电力输出效率和电网稳定性。
将强化与各区域在电力行业的协作与沟通。积极挖掘新能源的潜力,致力于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同时推动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以支持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您对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非预期影响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