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简报
宁波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于近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会上传来了喜讯。自去年5月启动实地调查以来,短短10个月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对8043处“三普”文物进行了现场复核,同时新发现314处文物点。这些新成果为宁波的历史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名城重任
宁波作为我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已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该市所蕴含的文化遗产,无论在品质还是数量上,均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在此背景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显得极为重要。文物普查是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涉及众多部门,覆盖范围广泛,是对我国国情及综合国力的全面审视。
协作保障
在宁波“四普”项目执行阶段,相关部门进行了紧密合作。资规部门精准供应了数据底图,从而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住建部门贡献了名镇名村及历史建筑的相关资料;商务、水利等相关部门各自提交了本行业的遗产清单,丰富了线索来源。全市共组建了24个队伍,成员总数达到278人,并得到了专家组的精心指导。经过培训,队伍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
实地艰辛
普查工作持续了十个多月,期间,普查员们承受了高温、风雨和严寒的挑战。他们携带RTK测绘设备等工具,在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间往返。调查范围广泛,包括地表、地下和水下,共涉及六大类和63个子项目。通过这一全面且细致的调查,目的是为了精确获取文物现状的详细信息。
发掘亮点
鄞州区在本次普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出土了沙孟海早期的书法作品。沙孟海,一位著名书法家,其早年书法作品在“四普”活动中首次展出。这一发现对于书法艺术研究和宁波地区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本次文物普查增添了新的亮点。
后续计划
2026年6月,我市“四普”工作即将步入尾声。届时,后续工作将分三个阶段有序展开。首先,5月底前,我们将对海防及水利遗产进行专项调研。接着,我们将集中力量对名城等关键区域进行深入排查。最终,我们将与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挖掘行业内的文化遗产。鄞州区近期出土了沙孟海先生的早期书法作品。相关部门将实施何种保护策略?我们热切期待在评论区听到您的观点。此外,恳请大家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