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正式发布

近期,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我国主导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规范》(IEC 63310)。央视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显示我国在养老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地位受到国际认可。此举也为全球养老机器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养老机器人概念的提出,暴露了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对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现已正式发布,此举不仅在国际标准领域填补了空白,还为产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路径。这一举措对于全球养老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准依据特点

中国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你家的老人会因此受益吗?  第1张

该标准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贴合老年人的生理与行为特征。随着岁数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减弱,感知、体力和认知能力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功能障碍。鉴于此,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旨在为养老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提供有力的参考。

在产品设计阶段,必须确保老年用户操作简便。在制造过程中,必须重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养老机器人应专注于满足老年用户的具体需求,力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吻合,并为他们提供精确且高效的服务。

聚焦多元需求

本标准针对老年人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的需求,特别强调其日常活动和健康护理。具体来看,它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家务、休闲和家居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同时,它还包括了健康状态及紧急情况监测等服务。

依据老年人所需辅助支持的程度,对养老机器人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划分。为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护及健康数据的持续跟踪,确立了具体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养老机器人能够全面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

技术要求严格

该标准对机器人的性能设定了具体要求,涵盖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性、能耗及噪音等方面。此外,对于特色服务,它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在健康监测领域,数据必须精确无误,传输必须迅速高效;在通信支持方面,目标在于保障用户与家人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该活动对家务劳动的完成标准和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进行了详尽规定。对于移动支持方面,确保了老人外出时,机器人能够持续提供稳定援助,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出行安全性和便利程度。

市场需求迫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至21亿,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达4.26亿。这一老年群体规模显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家庭和社会在照护老年人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

养老机器人的应用可减轻压力,助力老年人过上自理生活,体验尊贵的独立居家生活。市场对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机器人需求已久,新标准的发布恰逢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标准意义重大

该标准的实施对国际养老机器人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制造商们因此将重点放在了迎合老年人特定需求上,这一转变推动了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品质与适用性的提高。这样的做法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确保其有序向前发展。

该政策有助于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比例,确保他们能体验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对全球老年人群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这一行动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责任,并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

关于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新规范,您有何见解?这一规范可能如何改变国内养老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态势?期待您的观点留言,同时,请对本文给予支持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