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新规出台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最近发布了重要通知,规定不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医疗处方。这一通知发布后,在医疗界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医疗处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规定的实施,旨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据消息,我国之前已发布相关指导政策。湖南省医保局最新发布的通告,旨在对医疗监管工作进行更具体的阐释和深化。
AI医疗优势凸显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因出色的记忆和计算功能而得到广泛运用。它能够自动编制病历,制定初步治疗方案。此外,AI还能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患者提供指引服务。特别是在影像识别和辅助诊断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环节,AI表现突出,能快速且准确地提出诊断意见,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有数据显示,在部分影像诊断中,AI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
处方开具特殊性
诊疗流程中,处方环节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专业性和责任性对于整个流程至关重要。医师在撰写处方时,必须整合各种信息。他们需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同时需考虑患者的个人特点、用药经历以及过敏史等关键因素来做出决策。尽管人工智能经过大量数据训练,但在全面模拟复杂临床诊疗决策方面仍存在困难,且无法承担医疗的主要职责。
政策早有明确规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暂行规定》已明确指出,互联网诊疗服务中,医疗机构应确保由接诊医师亲自开具处方,并严格禁止使用人工智能等工具自动生成处方。湖南省医疗保障局最新发布的通告对此进行了重申,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医疗秩序,确保处方开具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AI处方潜在风险
AI生成的医疗处方若被系统采纳,可能带来多方面风险。首先,这可能会对处方信息的真实性及可追溯性造成损害,对医药监管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这些处方在外观上看似一致,但它们却缺少必要的诊疗依据。另外,AI系统标准化输出的处方可能导致内容的一致性,这与个性化用药原则相悖,进而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不确定性。过去,线下药店在销售处方药时出现违规行为,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AI技术的运用可能加剧了这些问题的隐蔽性。
医患应有正确认识
人工智能在医疗辅助中扮演着角色,该领域隶属于人文科学。医生在诊断治疗时可能犯错,但可通过质疑、会诊、调整等步骤改善治疗方案。然而,AI出错后可能难以迅速纠正。患者需认识到这一点,不应过分依赖AI,而应重视医生的专业判断。在AI辅助医疗领域,我们应推动其在非核心流程中提升运作效率。然而,对于关乎生命安全的处方开具等关键步骤,医生应承担主导职责。
在深入分析医疗行业未来发展时,我们关注人工智能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合作效果。期待您的观点分享。此外,请为本文点赞并推广,以便更多人能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