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专业调整动态

2月16日,山东大学公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公告。该校现有126个本科专业,其中99个专业正在进行招生。金融工程等27个专业已停止招生,书法学等10个专业已被取消。此外,新开设了工程软件与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该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显著影响了众多学生选择专业的决策。

山东大学相关人员表示,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主动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加速培养国家亟需的专业人才。在全国高校中,山东大学紧随清华大学之后,成为第二所获得土木、水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专业审批资格的高校。山东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了智能建造、智慧交通以及工程软件等新兴专业。该院校的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其在专业设置上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其他高校优化调整实情

山东大学并非唯一在本科教育中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高等学府。四川大学拟取消31个本科专业,音乐学、表演和动画等均在其中。同样,重庆交通大学也宣布将削减3个本科专业,涵盖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学科。此类调整反映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所持的审慎态度以及对创新的持续追求。

此类情况并非仅在个别地区出现。众多高校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及社会趋势,已作出相应调整。这些调整旨在使专业设置与现有及未来趋势相契合,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校专业调整历程回顾

高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是常见之举。2024年9月26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我国本科专业数量在过去12年间增至2.1万个。然而,约1.2万个专业因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丧失了招生资格。教育部对学科与专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2015至2021年这段时间里,共有90所高校停止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招生,而84所高校则结束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育。此外,还有76所高校停办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这些数据揭示了高校在专业调整方面呈现出的持续性和逐步推进的特点。

2023 - 2024重大调整举措

2024年3月,教育部对外发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的最终结果。此次调整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包括增设、撤销及调整,创历史新高。这一重大调整反映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适应性的迫切需求。

2023年,教育部联合其他四部门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该方案强调,高校需遵循科学原则来规划自身发展,并负责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以适应国家及地区的发展方向。方案详细说明了高校专业调整的指导方针,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未来调整目标与规划

《方案》规定,至2025年,将有大约20%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面临优化调整。在此调整中,将增设符合新技术和新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同时淘汰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的专业。此举标志着教育部首次依据指标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历史性里程碑意义。

我国高校未来在专业调整方面将不断朝系统化与深化方向发展。各高校需依据自身特色与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与调整实施科学规划。此举旨在实现教育部所设定的既定目标。

最新政策推动调整方向

2024年7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通知。该通知强调,需增强本科专业调整的强度。目的是为了使专业设置与国家新发展的格局相契合,并改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举措促进了高校专业调整的步伐,同时也推动了高校持续寻求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我国高校应迅速响应教育部相关指导方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速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更贴合行业需求的专业选项,并确保向社会输送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机构对专业设置进行的调整对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