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会举办
2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场政策通报会。商务部及其他三个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向公众详尽阐述了我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及确保2025年外资稳定方面所实施的具体措施。会议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公众期望了解我国在吸引和运用外资方面的最新进展。
行动方案亮点
该方案涵盖四大关键领域,并具体阐述了二十项实施措施。提议在电信、医疗及教育等行业扩大开放试点范围,此行动旨在吸引外资,并明确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此举亦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了中国积极拥抱开放的立场,并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广阔前景。
“稳外资20条”特色
“稳外资20条”内容丰富。开放领域经历了从“物理扩容”到“化学融合”的转变。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加入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的试点项目。该措施涉及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市场准入环节。
微观机制创新
我国正致力于建立一套规范框架,专门针对国内采购本土产品,将“国产”作为唯一的认证准则。这一做法确保了各类企业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采购过程中能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此举有效消除了市场准入的隐性障碍,将“国民待遇”从理论承诺转变为现实商业实践,并提升了外资企业对相关规章的认可度。
政策演进轨迹
近年来,我国稳定外资政策的演进路径明确。自2019年起,我国对外资进入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同时放宽了金融领域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到2023年,陆续推出了“24条”政策,旨在改善商业环境;2024年,彻底取消了制造业外资进入的障碍;现阶段,“稳外资20条”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制度层面的开放,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开放进程从要素层面转向了制度层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双向奔赴意义
保障外资的持续流入并非仅是为了资金投入,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的高效增长并与全球化进程保持一致。目前,全球跨境投资处于低潮期,我国在吸引外资的策略上不仅成功吸引了资本,还增强了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创新资源的能力。我国正逐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呈现出对外开放的新态势。面向未来,我国外资稳定政策有望在哪些领域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