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危急亟待转院
患者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引发的呼吸衰竭,病情已严重到依赖VV-ECMO设备维持生命。2月11日10时,天津120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家属的紧急求援。患者是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正在天津胸科医院治疗,病情严重,需转院至北京医院。VV-ECMO设备为其提供氧气,同时患者还使用有创呼吸机,并通过多路静脉给药,转运途中风险极高。
联合评估筹备转运
急救小组在接到转院需求后,与医院协同评估,确认患者符合转院标准。随后,急救人员与胸科医院VV-ECOM团队的专家达成一致,决定联合执行转运任务。考虑到患者设备对电压的高要求,他们在转运前对急救车辆进行了多次电压调试,确保车载蓄电池电压稳定。同时,医生李明杰、护士刘建蕊及驾驶员孙翔根据患者状况,准备了急救车上所需的医疗急救设备和物资。
上车准备有序出发
11时40分,患者顺利登上救护车。车内虽狭窄,却有序摆放着VV-ECMO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核心医疗设备。救护车缓缓离开天津市胸科医院,省际生命接力赛由此拉开序幕。医护人员在拥挤的车厢内细致布置,确保患者旅途安全无忧。
途中守护紧张有序
转运期间,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工作节奏快速有序。他们中有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波动,力求不放过任何异常情况;同时,其他人员则负责检查VV-ECMO机器和车载设备的运行状态。富有经验的驾驶员规划出最优路线,降低颠簸,并实时监控道路状况以缩短转运时间。尽管路况难以预测,但团队齐心协力,竭尽全力保障患者安全。
抵京完善交接准备
急救车辆抵达北京指定医疗机构后,医疗小组立刻启动救援程序。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再次检查,详细制定应对突发状况的计划,合理分配VV-ECMO等关键设备,保证其稳定运行。团队成员对每个步骤都严格把控,保障患者交接的顺利进行和后续治疗的充分准备,对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细节都给予高度重视。
转运成功开创纪录
13时30分,患者成功抵达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整个过程用时110分钟,成功运用了VV-ECMO技术实现了跨省市的零并发症转运。这一成就标志着天津市急救中心在跨省患者转运领域的重大突破。这是天津市首次完成此类转运,不仅刷新了本市危重患者远程转运的纪录,还凸显了本市在急危重症救治及转送能力上的显著进步。这一成功案例为更多危急患者的转运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借鉴。
此次成功转运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敬请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请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