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2月9日,南京地铁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通知,提及浦口大道与横江大道交汇处地下水渗漏问题,致使2月5日10号线江心洲站至临江站区间不得不临时关闭进行抢修。南京相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紧急组织钱七虎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组建专家组,全面负责制定方案、应急处理和评估论证等任务。这一停运抢修事件,引发了广大民众对出行影响的广泛关注。
抢修任务极为关键。考虑到地铁对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性,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力求以最快速度和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旨在将市民出行影响降至最低。
记者实地体验
2月10日晚,澎湃新闻记者实地走访江北地区,对民众出行状况进行了观察。在绿博园站换乘处,记者发现,6号出口道路两旁停有20余辆公交车,以B12、B13、B14路居多。现场配备了醒目的乘车指引。此外,地铁运营公司、公交公司及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正现场引导乘客上下车,并确保秩序井然。
在晚高峰期间,随着乘客人数的增加,公交车的发车频率提高,接驳站点乘客滞留情况显著减少,整个交通运行维持了稳定和有序。这一变化显示出,在紧急状况下,公交接驳系统运作表现优异。但对其最终成效的评判,还需参考市民的真实体验。
通勤时间感受
10日18时02分,记者乘坐接驳车前往万汇城地铁站公交站,行程大约8.8公里,途经长江隧道,并在临江站短暂停留。大约18时32分,记者到达了目的地,整个行程大约耗时30分钟。江北地区众多市民表示,近两天接驳点的运力有所增强,安排合理,乘坐感受相比首日有显著提升。
乘坐地铁的通勤时间相对较短,但整体而言,上下班所需时间有所增加,增幅在20至40分钟之间。以黄女士为例,她平日从10号线雨山路站到玄武门,通勤时间已增加约40分钟,即便在非高峰时段,也增加了约30分钟。这种通勤时间的延长给市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市民初期经历
黄女士指出,10号线停运的第一天,换乘车辆未能及时抵达,导致她误搭了错误的班次。抵达江心洲站后,她被迫再次等待,共计40分钟。她回忆称,当时她非常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近期,状况有所好转,接驳车辆数量充足,乘客通常能迅速上车。不过,由于通勤时间延长、频繁换乘和步行路程增加,这给她的出行以及其他市民带来了不少不便。众多市民期待地铁服务能尽快恢复正常。
公交接驳安排
南京市公交集团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投入接驳服务的公交车数量已超过百辆。这些车辆的单次载客量约为四五十人。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江北地区居民的出行便利性,有效满足了他们的出行需求。
公交集团根据客流量变化灵活调整发车计划,同时与地铁部门紧密合作,提升早晚高峰时段的运力。展望未来,集团将不断跟踪市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换乘服务,力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后续应对措施
南京地铁发布通告,表示在抢修作业中将与市公交集团加强合作,保障公交免费换乘服务。专家团队正引领抢修进程,力图加快速度,以期迅速恢复10号线该区间的常规运营。
对公交换乘情况实施持续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与改进。民众热切期盼地铁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期待重现昔日快捷舒适的出行感受。就本次地铁抢修及公交换乘的安排,您觉得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