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南京江苏地区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医学活动。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基层医路行——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全国巡讲”正式开启。新版指南有哪些显著特点?它将如何影响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细致探讨。
新版指南启动契机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对众多人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众多,且这一状况持续恶化,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变得尤为关键。针对《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新版《指南》应运而生。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巡讲活动旨在将先进的防治理念推广至基层。
内容显著更新点
新版《指南》在对比旧版内容后,首次将固定比例复方制剂列为糖尿病初始治疗的首选。针对2型糖尿病,新增了针对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专门章节。这些新增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指导。此次调整使得医生在处理不同糖尿病类型患者时,能够依据更详尽、准确的信息进行诊断和治疗。
强化前期筛查诊断
《指南》新版强调早期检测与确诊的必要性,并强调早期血糖管理对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查。患者需调整生活习惯,以减少糖尿病风险。对于没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的患者,应安排定期复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病情,并迅速采取治疗措施。
强调个体化治疗
《指南》新版对2型糖尿病管理中血糖控制的基本策略给予了关注,同时强调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早期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而早期采用联合治疗则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途径。对于新诊断的患者,必须迅速确保糖化血红蛋白等关键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同时,达标范围应涵盖血压、血脂和体重等多个健康指标。
起始治疗新推荐
2020年发布的指导文件建议,对于接受三个月口服降糖治疗但血糖未达预期标准的患者,建议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两种其他药物”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在本次更新中,《指南》首次将特定比例的复方制剂纳入初始治疗计划。若患者在接受三个月口服降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或超过7%,则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这类复方制剂从两方面协助患者实现血糖控制目标。
1型糖尿病早筛查
《指南》建议,对于高危群体,应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以早期识别亚临床期1型糖尿病,并将其列为A级推荐策略。此举有助于提前介入治疗,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同时,它还能减轻患者及其家庭在财务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促进1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尽快开展。
各位读者,您是否留意过周围有糖尿病患者?关于《指南》的最新版本,您认为这些改动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我们非常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也请您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