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宣布: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市注册的经营实体总数已达194950家。在宁波全市的范围内,这一数量使我市的市场主体排名第二。那么,去年我市的市场主体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

总量跃升排名提升

去年六月底,我市企业数量突破19万大关。到了年底,企业总数维持在194950户。宁波全市范围内,我市排名第二,与榜首的差距从2022年的2.16万户减少到2024年的1.46万户,这一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我市市场主体迅猛的发展态势。

我市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经营主体数量净增达到2.04万户,这一数量在宁波全市同行业中位居首位。这一增长趋势的持续,主要归功于我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有力的市场激励措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创业者前来投资和开展业务。

新增主体类型多样

我市在新增经营主体方面表现突出。去年度,私营企业新增数量达6261家,个体工商户新增15233户。这两类经营主体占全年新增经营主体总数的98.75%,凸显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新增经营主体中的核心作用。

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在对外经济领域达到54家,注册资本总额累计达1.80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0%。注册资本增长率高达276.27%,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复苏和扩张的明显趋势。这些企业的投资来源地覆盖了17个国家或地区,亚洲地区企业数量最多,共计28家,其中台港澳地区占22家;欧洲地区企业有16家;美洲地区企业有8家。

规模偏好趋向中小

我市对中小型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强。根据最新数据,去年新注册的经营主体中,注册资金低于50万元的占比达到42.98%,这一比例相比前一年提升了10.9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市场对于规模较小、运作灵活的经营形态表现出更显著的青睐。

企业在资本平均拥有量上有所下降,其平均注册资本从去年的455.20万元减少至今年的182.48万元。同样,个体工商户的平均资金额也有所减少,从11.35万元降至8.95万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激发了单一投资者企业的投资兴趣,使得全市去年新增的一人公司数量达到3104家,这一比例占到了新设企业总数的47.67%,同比去年增长了12.07%。

行业分布各有千秋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6.96万户,这一比例占全市经营单位总数的35.72%,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占据了32.24%和6.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和第三。即便如此,这些传统行业依旧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观察数据,信息传输行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增速分别为16.07%、13.05%和11.98%。这些新兴领域正逐步显现,预计将成为我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乡镇街道齐头并进

去年,我市六个乡镇(街道)的经营主体数量有所上升。其中,凤山街道的增幅尤为明显,新增经营主体数量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17户,这一增长幅度在全市乡镇(街道)中位居首位。

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自身条件,致力于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地区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全市整体市场活力不断增长,区域发展逐步实现均衡。

投资来源分布明晰

去年,我市新增的经营主体中,浙江省的投资经营者占比达到了47.90%。除此之外,华东地区的六个省份提供了21.97%的投资经营者,成为我市投资经营者的主要力量。在这些省份中,安徽省的投资经营者表现尤为显著,占比为12.07%。这种投资来源的分布格局,反映出我市与周边地区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我市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方面有何策略,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不妨点赞并分享本文,以增强其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