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摆渡起点 /b>

每日,马达声响起,刘庆船长开始了摆渡工作。他,51岁,已在青山河上担任摆渡人长达18年。晨光映照河面,刘庆技艺娴熟地操控渡船,为当地居民搭建了便捷的水上通道。此河贯穿两岸居民生活,刘庆便是他们生活的桥梁。

便民重要纽带 /b>

西河村及邻近地区居民常赴芜湖求学、购物、就医或工作,他们必须通过西河村渡口乘船抵达查湾。尽管下游有桥梁横跨,但绕行需多走20余公里,而乘坐渡船仅需花费2分钟。因此,西河渡口成为村民出行的主要途径,刘庆的渡船在此便民通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忙碌工作日常 /b>

渡船启动后停歇不易,每三至五分钟便往返一次。刘庆每日至少完成百余次摆渡任务。为便利民众,他每日工作十四小时,全年不休。忙碌时,甚至午餐都无暇顾及。他的辛勤劳动,确保了两岸居民日常出行的顺畅。

坚守低价原则 /b>

刘庆在当地享有“一元钱渡船老大家”的美誉。自数十载以来,他恪守低价服务宗旨,即便有人坚持多付,他也会主动退还多余款项。此外,他还为长期乘坐渡船的村民提供年票服务,票价为45元,全年不限次数。这种持之以恒的行为,彰显了他对乡亲们深切关怀的纯朴情感。

拒绝额外收费 /b>

夏日某时,一位自幼乘渡船而生的青年举行婚礼,意图以渡船作为迎亲工具。刘庆以委婉之态予以拒绝,并声明不额外索要票价。他坚守原则、不慕财利的品格,赢得了村民们的敬重与信赖。

家族摆渡传承 /b>

在刘庆之前,担任渡口摆渡人的是吴本立,他的舅舅。自20世纪70年代起,吴本立继承父业,手持竹篙。那时,两岸人员往来频繁,尤其在农忙和春节期间,工作尤为繁忙。他常常因忙碌而忘记进食。在他40年的摆渡生涯中,他留下了众多感人的事迹,比如曾紧急将一名呼吸困难的孩子送往医院。2005年,年事已高的吴本立让刘庆接替他的工作。到了2007年7月,刘庆正式成为新一代摆渡人。他不仅更新了渡船,还安装了大动力柴油机,继续保障青山河两岸居民的出行安全。

刘庆与其舅舅在青山河畔,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奉献,长达数十年间维护了两岸居民的安全。是否在你的周围,也存在这样无私奉献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