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文化室恢复运营,成为村民们的乐事,今后他们有了聚会和活动的场所。然而,这一变化背后,却经历了一段颇为坎坷的历程。
工程转包出问题
2023年8月,四会市大沙镇一经济合作社以9.8万元的价格将文化室改造工程承包给了苏某。在施工过程中,苏某将木工和水泥工程转包给了许某,并支付了少量费用。这一转包行为为工程后续的停工埋下了风险。虽然转包在工程承包中较为普遍,但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资金纠纷等问题。许某虽然承担了工作,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2024年清明节过后,苏某突然失去联系,导致工程进度完全中断。许某未能获得应得的工资,木架结构也未能被拆除。尽管经济合作社已支付款项,但文化室却成了无法完工的“半拉子工程”,这让村民们焦急不已。村民们原本满怀期待的文化室如今陷入困境,他们的失望情绪不言而喻。
诉讼前双方委屈
许某长时间辛勤工作却未领到报酬,同时担心木架可能受损,面临过年无计可施的困境。因此,他愤怒地将合作社和苏某告上法庭。许某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合作社亦称自身为受害者,已将款项支付给苏某,但苏某失联使得工程难以继续。原本旨在提升村里文化设施的项目,却导致双方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双方均感委屈,却苦寻不到解决之道,最终只能借助法律途径来追求公正。
法官调解关键
欧阳杜鹃法官面对法庭上的争执,深刻认识到村文化室对村民的不可或缺。该文化室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至关重要。欧阳法官多次与村长进行法律讲解和道理阐述,使众人明白拖延下去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且临近春节,应尽快恢复工作。在此过程中,欧阳法官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稳定了双方情绪,还促成了和解。
和解协议的达成
欧阳杜鹃法官进行了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村合作社认可了许某已完成的部分工程,并决定将剩余工程重新委托许某负责施工。当场支付了7万元作为劳务费,剩余的1万元将在工程验收合格后于次年支付。这一决定为许某带来了新的希望,确保了他能继续工作并获得报酬,从而保障了他的权益。对于许某的家庭而言,这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有了新的期待。同时,合作社得以继续推进文化室的建设工作。
文化室复工意义
文化室复工具有深远影响。此举不仅确保了许某能按时领到工资,同时,文化室的恢复运营也将为村民带来多方面的便利。例如,春节联欢会有了新的举办场所,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新去处,老年人有了休闲的好去处,村民举办活动亦不再感到困扰。村民们长久以来对文化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抱有期待,而今的复工使得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从村子的整体发展来看,文化室的重建对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庭助力乡村振兴
大沙法庭通过圆满解决此案,展现了其在推动大沙镇“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在过去的一年里,该法庭积极履行审判职责,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创新司法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此举不仅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维护了乡村发展的稳定秩序。
这种举措旨在保障农民工权益并促进农村发展,是否应当得到广泛推崇?我们期待您的观点、点赞以及文章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