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了“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专项行动。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行动旨在规范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保障公众能够接触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
推动“持证亮牌”工程
为保障网络传播秩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实施了“持证亮牌”行动。此行动规定获批准的公众账号需统一添加红色“V”标识,明确标注服务主体名称、许可编号和服务类别。目前,众多符合标准的账号已完成标识工作,显著提升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辨识度。同时,该行动还指导服务主体在网站及应用中公开许可信息。
知知贵阳取得“双许可”
知知贵阳在贵州省内表现卓越,成为显著亮点。该平台已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凸显了其在省内媒体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一成就使得知知贵阳能向公众提供更权威、更规范的新闻和视听内容,并为地方媒体树立了榜样。
查处仿冒假冒行为
专项行动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冒充新闻机构的违法行为实施了严格整治。涉及“中国国际新闻网”、“黑龙江在线网”等多个网站,以及“华夏早报”网易账号和“信息新报”西瓜视频账号等,均被指涉嫌虚构新闻机构信息,导致公众受骗。此类行为严重扰乱了新闻传播的常规秩序,对正规媒体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整治违规“采访报道”
未经授权的“采访”或“报道”活动亦被列为整治重点。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却私自建立了“中视生态环保网”,违规招募“记者”进行所谓的“采访”,并擅自发布新闻资讯。此类行为不仅缺乏专业性,还可能传播虚假信息,对公众产生误导。
打击非法牟利行径
针对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非法牟利的行为,执法部门采取了坚决的打击措施。诸如百家号的“房财经”、微博上的“潇湘经略”和微信的“乳韵之家”等平台,在散布针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后,试图借此机会寻求商业合作或对企业进行勒索。这种不端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对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持续整治清朗空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将持续打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中的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震慑成效,但整治行动将持续进行。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旨在营造一个更加清新的网络空间,保障公众获取真实、可靠的新闻和信息。关于国家网信办所实施的整治措施,您认为其能否有效净化网络新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