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深圳东站迎来返乡客流高峰,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息。记者现场捕捉到诸多旅客等待启程的感人场景,他们怀揣着各自的心愿,踏上回家的旅程。
车厘子树苗里的过年愿景
1月20日下午3点,深圳东站人潮涌动。陈先生身负沉重行囊,手握一株用塑料包裹的车厘子树苗。他即将乘坐火车返回湖南湘潭,家中还有老人与孩子等待。自10年前与妻子来深谋生,他曾在建筑工地和电子工厂工作。如今生活渐入佳境,孩子已步入大学校园。在提前寄回一批树苗后,此次他再次携带一棵,期望与家人、乡邻共享新鲜果实。
陈先生表示,尽管生活并不算富裕,但他所种植的树苗却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在东站嘈杂的环境中,这棵树苗显得格外显眼,它似乎承载着陈先生多年辛勤劳作后对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同时也预示着来年生活将如同车厘子一般甘甜。
37小时火车的团圆之约
吴先生尽管去年曾回家一次,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依旧深沉。这次,他与妻子提前请了假,携带着尚不满周岁的孩子返回东北共度佳节。抵达车站后,热心的服务人员将他们引导至温馨的候车区。尽管他们需要乘坐长达37小时的火车,吴先生却认为这样的旅程非常值得。他感慨,能与父母共享团圆之乐,即便路途遥远,也是一份甜蜜的回忆。
吴先生的行李以孩子的衣物和食品为主,个人物品寥寥无几。他观察到南北过年习俗的差别正在逐渐缩小,年货的选择也趋于一致。过年的核心在于陪伴父母。对他而言,这37小时的旅程是团聚的序曲,是亲情强有力的纽带,将彼此紧密相连,跨越了距离的障碍。
带娃返乡潮中的别样假期
学校假期来临,众多“老候鸟”携子女返乡过春节,形成一股返乡热潮。然而,江西的李阿姨及其老伴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自十多年前来到深圳,他们便一直协助女儿照顾孩子。得益于深圳宜人的气候和优越的环境,过去他们全家都会在这里欢度春节。但今年,由于孩子的寒假安排了补习课程,他们决定返回家乡探亲,同时也为自己安排了一次假期。
李阿姨面露喜悦,精心安排了春节的行程。她计划回家与老友们相聚畅谈,享受一段久违的悠闲时光。在东站的人潮中,她与伴侣显得格外从容不迫,经过多年的辛勤付出,这次终于有机会放松身心。
车站服务中的温暖关怀
深圳东站在本趟返乡客流高峰期间,为旅客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例如,吴先生携幼子进站时,工作人员便立即将他们引至爱心候车区。据车站工作人员透露,在此高峰时段,每日均有众多携有儿童、老人等需协助的旅客。为此,车站特意安排了专人进行引导,确保旅客能够顺利解决各类困难。
车站不仅设有爱心候车室,还配备了临时热水供应站和咨询服务台。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行色匆匆的旅客倍感温馨。在东站忙碌的工作人员,犹如旅客归家的温暖之光,为他们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返乡路上的南北交流
车站内,各地归乡游客热烈讨论各自家乡的节日风味。来自北方的游客提及,东北春节期间必食饺子、挂窗花,节日气氛浓厚。南方游客则分享,家乡过年习俗包括制作年糕、熬制老火汤,别具一格。
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各地游客观察到,南北过年的传统差异正逐渐缩小。例如,李阿姨指出,深圳的过年习俗中已融入了不少北方特色。此类交流有助于游客在漫长的等待中缓解疲劳,并增强他们对归家团圆的期待。
新春团聚的未来畅想
返乡旅客们热切期盼与家人团聚。陈先生憧憬着车厘子树苗长大,家人品尝果实的美味。吴先生想象着父母见到孩子时的喜悦表情,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团圆饭的温馨时光。李阿姨渴望与老友们重逢,一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新年伊始,他们渴望事业更加顺畅,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东站出口宛如一扇充满希望的门户,他们携带着去年成果与明年期许,迈向与亲人团聚的温馨彼岸。
如何看待这些归乡游客的经历?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