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事件曝光< /b>
1月23日,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于1月17日对女会计汤某涉嫌职务侵占提起公诉。该案涉及金额高达2200余万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于汤某如何非法获取巨额薪酬,以及公司为何未能及时察觉等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
< b>入职背景< /b>
2013年3月,汤某完成学业,加入了一家知名企业,担任会计。经过数年工作,至2017年,该企业开始采用第三方劳务公司发放家装工人的薪资。每月,公司会将工人名单交付汤某进行核对,随后他再将名单转交给第三方公司进行汇款。这一操作流程为汤某创造了便利条件。
< b>发现漏洞< /b>
汤某在岗位工作中逐步察觉到管理上的缺陷,两家公司对此毫不知情,核对名单的重任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她抱有侥幸心理,试图将9岁儿子小甲的名字列入待发放工资的工人名单,并以“施工队长”的身份非法领取了工资,幸而无人发现。这一行为激起了她的贪念,从而引发了她一系列连续作案的行为。
< b>冒领过程< /b>
汤某同时进行工资冒领和账目平衡操作,此行为自漏洞被发现起至2019年6月持续未止。她利用儿子的名义,每次获取40万元,累计金额达2200万元。款项均通过儿子名下的银行卡接收,鉴于儿子年仅9岁无法使用手机操作银行卡,汤某便在ATM机上操作,将资金转入自己的账户。
< b>资金去向< /b>
汤某获得资金后,主要开支在购置银行基金及保险产品上,余下部分则用于海外旅行和日常消费。然而,她并未察觉到,其奢侈生活方式背后隐藏着公司大量资金的流失。法律边界被她忽视,直至公司内部账目出现异常,她的幻想才得以终结。
< b>案发处理< /b>
2024年8月,在涉案公司内部对账过程中,揭露了一笔大约50万元的资金出账不明。公司随即展开调查,汤某在调查过程中退还了相关资金。公司对汤某经手的业务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在监察部长的陪同下,汤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检察官认定,汤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司资产,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1月17日,对其正式提起公诉,案件目前仍在处理中。
汤某的冒领高额工资行为导致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对此,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值得探讨。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交流,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