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车站非遗启幕

小年归乡路,非遗盛宴引爆宁强南高铁站!你见过如此惊艳的羌绣表演吗?  第1张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北方迎来传统小年。当天,汉中车务段宁强南站高铁站内,客流络绎不绝。众多旅客踏上归途。与此同时,一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在此隆重开幕,为旅途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现场观众喜悦好奇,目光齐集于这场文化盛会。

小年归乡路,非遗盛宴引爆宁强南高铁站!你见过如此惊艳的羌绣表演吗?  第2张

活动时间与节日紧密相连,农历小年期间,旅客可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气息。宁强南站站长申昆表达了他的期望,他期望这次活动的举办能吸引更多关注,提升公众对羌族文化传承的了解。

羌笛欢奏舞引欢呼

在候车大厅,羌笛声悠扬,演员们身着斑斓羌服,依次上台。他们舞姿优雅,步伐轻盈,每一个动作都散发出无尽的魅力。游客们为之陶醉,赞叹声、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迅速升温。表演中,演员们敏捷跳跃,生动展现了羌族舞蹈的独特风采。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让人深切体会到羌族文化的生机与热情。

小年归乡路,非遗盛宴引爆宁强南高铁站!你见过如此惊艳的羌绣表演吗?  第3张

羌绣绽放指尖艺术

在候车大厅的另一侧,羌绣的工艺正缓缓呈现。古朴的桌面上整齐地陈列着丝线、绣布和绣花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王小琴正专注刺绣,她的指尖在绣布上灵活穿梭,宛如灵动的精灵。不久,布料上便呈现出一朵生动逼真的花朵,彰显了羌绣的高超技艺。好奇的游客张诗苗提出疑问,王小琴微笑着耐心解答,并亲自传授她基本的刺绣技巧,让她亲自感受羌绣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承载希望

王小琴指出,羌绣承载着羌族文化的精髓。她希望借助展览让公众认识到其价值,并推动这一文化在当代重获生机。今年标志着羌年文化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的第一个新年。宁强南站采用“高铁+非遗”的融合模式,为羌族文化的推广带来了“高铁速度”,促进了非遗项目的快速进步。此举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再受限于狭小范围,而是借助现代交通手段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

小年归乡路,非遗盛宴引爆宁强南高铁站!你见过如此惊艳的羌绣表演吗?  第4张

携手合作传播文化

宁强是羌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文化内涵丰富。宁强南站与地方政府合作,将羌族文化特色融入高铁站设计。依托高铁庞大的客流量,羌族文化的传播得以扩大。这种合作方式具有创新性,成功跨越了地域限制。站长申昆表示,这一举措有助于让更多旅客了解羌族文化的悠久历史。

旅客体验增添年味

石女士情绪高涨地表示,原本计划急切回家,却意外在高铁站遭遇了一件趣味盎然的事件,这一经历拓宽了她的视野,让春节的氛围显得更加浓厚。此次“高铁+非遗”活动,作为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众多旅客驻足,让他们深入体验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将回家的旅程转变为一次文化探索之旅,增强了春节的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您如何评价将高速铁路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这种活动形式?这种方式在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可能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