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师生共同参加了“护陵”活动。活动中,他们缅怀了革命先烈的卓越贡献,同时传递了红色基因。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学校对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感恩教育的重视。

困牛山战斗遗址的意义

90年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今天他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第1张

困牛山战斗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大约90年前,红军战士在此英勇跳崖,塑造了令人动容的英勇画面。这一壮举展现了红军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这片土地记录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富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遗址与困牛山红军学校相隔仅3.7公里,历史与现时代紧密相连,宛如一条纽带,提醒师生铭记历史,激发他们传承那份崇高的精神。

困牛山战斗遗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例。该地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目前,该遗址备受瞩目。困牛山红军学校正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依托遗址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

困牛山红军学校的情况

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在全国红军学校中排名第489位。学校坚持独特的教育理念,以“一训三风”为核心,以“美的教育”为动力,以“八红”育人为基础。旨在引导师生传承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培养爱国情怀,打造学校红色教育特色。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红色教育的滋养,学校致力于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0年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今天他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第2张

该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当地丰饶的红色历史紧密相扣。困牛山战斗遗址成为了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巧妙地将这些资源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红色基因如同细流般逐渐渗透至学生的思想内核,并逐步转化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护陵活动的过程

1月18日上午9时,活动拉开序幕。师生们携带扫帚、火钳等清洁工具,抵达困牛山红军广场。他们逐一清扫广场的各个角落,无论是边缘还是宽敞区域,均无遗漏。清扫过程中,他们的动作仿佛与历史对话。他们深知,正在为烈士的安息之地营造整洁环境,这相当于为英雄们擦拭纪念碑。

在清扫作业中,师生们各尽其责,一部分人集中精力处理垃圾,另一部分则承担了搬运物资的任务。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深厚敬意。他们以实际行动在土地之上镌刻了对烈士的怀念,并通过不懈的努力传达了对英雄的无限崇敬。

90年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今天他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第3张

学生对护陵活动的看法

李宇希,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学生,就“护陵行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坚信这一行动意义重大。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项清洁任务,更是传承革命精神的途径。他对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的领悟,并誓言要勤奋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李宇希传承了年轻一代的红色基因。他保持乐观态度,坚持不懈,致力于持续进行护陵工作。这一理念彰显了学校红色教育的实际成果。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逐渐确立。

教师对护陵活动的态度

90年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今天他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第4张

张学艳,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的教师,对历史有着深刻的见解。她强调,在九十载前的岁月里,前辈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作为红军学校的一员,她深感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张学艳老师将加入活动,与学生并肩,通过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红色土地的荣誉与清洁。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石,她的态度反映了困牛山红军学校众多教师的一致意愿。在平日教学里,他们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而这次保护陵墓的行动正是他们实践教育理念的实证。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未来

困牛山红军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向师生广泛传播红色基因,推动这一传统的延续。面向未来,困牛山红军学校计划以困牛山战斗遗址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红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不断探索创新的红色教育方法,推动红色理念在众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此类传承红色理念的活动,对社会发展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对如何有效提升学校红色教育水平的看法。同时,期待您的点赞及资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