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最大内河货运码头建成!年吞吐量140万吨,如何实现高效运营?  第1张

1月16日,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杭甬运河余姚东港2号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顺利完成了竣工验收。这一重要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工程投入使用后,该码头预计将位居宁波内河货运码头吞吐量之首,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码头工程概况

该码头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五个容量均为500吨的泊位,总长度累计达308米。此外,码头还配备了装卸、中转堆场及仓储等设施,整体规模相当庞大。作为一座内陆的大型码头,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众多施工挑战,其中基坑的最大挖掘深度达到了7.5米。

施工启动前夕,项目部对深基坑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细致的专业审查和确认。项目团队依据码头结构缝的分布,合理地规划了施工范围。这一周密的部署保障了码头工程的顺畅推进,并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

地理与交通意义

该码头坐落于杭甬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与长三角地区的高等级航道网络相接,是江南水系的关键枢纽,亦为浙东内河交通的关键通道。自2013年杭甬运河全线通航以来,它连接了杭州、宁波、绍兴等经济发达城市,全长达239公里。这一地理位置显著增强了其交通意义。

浙东内河运输至关重要。此运输手段因具备高载货量、低运营成本和低环境污染等优势而深受青睐。以一艘载重500吨的船只为例,其运输能力堪比10节铁路货车。在环保排放方面,水路、铁路和公路的单位运输排放量比分别为1:1.2:14.8。

改变宁波航运格局

过去,在宁波段的杭甬运河94公里河段,货运船只频繁通过蜀山船闸,而在余姚段,船只停靠却较为稀疏。这一现象使得姚江北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显得较为滞后。目前,码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码头的建设大大降低了周边企业的运输成本,据余姚市金港航运运输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戚旭东估算,将煤炭等物资从宁波运至余姚,通过水路运输的费用比公路运输节省大约三分之二。

该举措有助于减轻地面交通压力,从而推动宁波构建更完善的交通体系,对宁波市水运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水运现状

浙江省水路交通状况优越,但相较于海运,内河航运存在不足之处。2023年7月,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第二条航道正式投入使用,使得千吨级船只可直接驶入杭州。自2016年以来,杭甬运河宁波段已具备容纳500吨级船舶的能力,这一成就体现了水运行业的迅速发展势头。

2023年,杭甬运河全线的船闸共接纳了13.7万艘船舶。货运总量达到了4236.4万吨。在宁波段,货运量具体为436.29万吨,通航船舶次数达到了1.5万艘次。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内河航运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码头对宁波发展助力

宁波该码头显著促进了城市的进步。众多宁波企业仰赖大量物资的运输,包括塑料、钢材和煤炭等,过去可能因运输成本等问题面临阻碍。但自码头启用以来,企业的运输成本显著降低。

此举将促使更多企业选择宁波作为投资或扩大生产的地域,这一策略预计将为宁波的总体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商业投资氛围。

港航部门的推动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近期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了投资。他们着力促进内河航运的复苏,码头建设是其显著成就之一。这些举措推动了宁波内河航运的持续进步,对浙东航运业及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港航部门的主动作为为内河航运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码头建成后,预计将对当地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期待您发表个人观点,给予文章点赞支持,并助力其更广泛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