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患者络绎不绝,相对之下,小型医院却门可罗雀。随着跨区域就医现象日益增多,这一趋势已成为医疗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求愈发迫切。

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超过九成,但其所接待的患者仅占总诊疗量的不到六成。与此同时,占比仅3%的三甲医院却承接了超过四成的诊疗任务。这一对比现象反映出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且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医院就医。基层医疗资源的空置状况也显现出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较低。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所使用的设施可能不够先进,同时,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在患者看来普遍不尽如人意。许多患者担心基层医疗机构不能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尽管基层医疗更加便捷,他们仍更愿意前往远离居住地的大型医院就诊。

异地就医增长幅度大

2023年,江西省11个地市异地就医比例普遍呈上升趋势。以吉安市为例,其异地就医总费用年增幅超过46%。此现象反映出,患者外出就医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当地医疗资源匮乏或患者对本地医疗服务水平不满。

患者就医时经济压力增加,这包括交通费和住宿费等额外费用。异地医院面临的就医压力也随之上升。由于大医院本身就人满为患,异地就医患者的增加使得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同时,小医院由于患者数量稀少,难以实现有效的发展。

虹吸效应恶性循环

大型医疗机构对小规模医疗机构产生了虹吸效应。这种现象导致小医院患者流失,进而影响了其收入。随着收入的减少,小医院在医疗设备和人才培养上的投入也随之降低。最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

患者因服务能力减弱而更偏好远离小型医疗单位,这种现象进一步恶化了恶性循环。基层医疗机构因吸引患者困难而发展受限,持续如此,将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

资源下沉困难重重

江西省不断努力推动高质量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主动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改革加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及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构建等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仍存在若干挑战。基层医疗专家在经济激励上不足,同时在职称评定上未得到特殊优待。

医院未能积极派遣医疗人员至基层地区,同时,医疗人员个人亦鲜少主动申请前往基层。由于经济支持不足及职称晋升的吸引力有限,医院及医疗人员均面临困难,难以自发参与资源下沉的工作。

改善基层人才困境

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遭遇人才不足的瓶颈,同时,在吸引及保留人才方面遭遇重重困难。针对这一现状,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提出,应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及薪资待遇,以促进人才向基层转移。具体而言,建议建立编制轮换机制,实现编制所有权的独立与使用权的分离,并高效运用现有编制资源。

应增强政策扶持的强度,对人才薪资结构及医疗单位绩效工资评估机制进行改进。对于坚守基层岗位的员工,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优先考虑。这些举措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保障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

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为了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即重症疾病由省级医院负责治疗,常见病症由市级或县级医院处理,日常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妥善解决,有必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此举,患者将更愿意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患者应感受到基层医疗单位与大型医院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且相关问题正得到妥善处理。当基层医疗单位配备优秀的医疗团队和满足需求的设施时,患者将不再无目的地前往大型医院就诊。

您认为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政府还需实施哪些策略?我们热切期待广大读者积极提出看法。同时,恳请各位对本文进行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