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春佳节临近,汉口历史风貌区的元一路迎来了显著变化。昔日街道两侧的电线杆和变压器已不复存在,街道景观因而焕然一新。这一转变得益于电力迁改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武汉首次将电力设施迁入室内进行改造。
迁改背景
汉口历史风貌区内的元一路,公共空间较为紧张。在电力设施迁移过程中,如何科学规划供电设施的布局变得尤为重要。这一规划需兼顾供电需求,并尽量降低对街区风貌的干扰。坤厚里,作为20世纪初建成的武汉百年老里弄,位于元一路。许多老房屋在腾退后,正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在一线城市的老街区中,有将建筑用于供电设施安置的做法,这一做法为武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孙涛,身为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的项目经理,提出了电力设施选址的建议。这一建议获得了武汉市及江岸区政府的鼎力支持。此举不仅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成果,同时也为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电力设施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迁改方案
规划部门经过与武汉供电公司、坤厚里地块所有权方及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多次协商,在相关指导之下,完成了改造方案的编制。方案确保了建筑外观保持原样、结构完好无损、保护不受影响,同时将坤厚里中的一栋两层建筑确定为供电开闭所的位置。此方案既体现了就地取材的智慧,又在历史建筑保护与供电需求之间实现了平衡,既维护了坤厚里的历史价值,又为供电设施找到了适宜的安置地点。
迁改成果室内设备
坤厚里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开闭所内部环境保持整洁且井然有序。该设施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均设有一配电室,高压与低压设备分别安置于不同房间。一元路沿线的四座传统杆式变压器已被新型供电设备所替换。这些新型设备性能更优,稳定性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该区域的供电效率。此外,该开闭所已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并与全市配电自动化平台成功对接。在故障或隐患发生时,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迁改成果线路入地
一元路原1660米的双回路架空线路在开闭所建成后,已完全转入地下。这一迁移工程显著改善了周边环境。昔日道路两侧的电线杆和变压器已消失不见,街道形象焕然一新,整洁度显著提升。此举不仅扩大了街道空间,还增强了视野的通透性,彻底改变了之前一元路街道的杂乱状况。
项目意义
武汉国网供电公司正在实施的一元路电力迁移工程,是城市供电系统精细化管理升级的示范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汉口老城区22条道路综合改造计划的核心环节。该项目对后续道路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工程采用了在现有建筑中设置开关站的科学方案,这一模式预计将在江岸区其他道路的电力迁移中推广。目前,江汉一路的开关站建设已圆满结束,友益街永平里、江汉二路、铭新街汉口公馆的开关站建设正依照该方案有序推进。
未来展望
一元路改造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其采用的策略为武汉其他历史风貌街区提供了有益参考。该策略有效解决了供电设施布局难题,同时显著提升了历史街区的整体美观与品质。展望未来,我们期望这种创新策略能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设施的和谐融合。
读者朋友们,目前关于此电力传输技术的普及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我们热切盼望您加入讨论,并对您的点赞及文章转发表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