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场备受关注的婚介服务争议事件发生。涂女士本期望借助婚介服务寻觅合适伴侣,却不幸陷入疑似骗局。事件中,多方相互推卸责任,且退款问题悬而未决。
婚介联系之初
2024年7月6日,涂女士在小红书上接到名为“追太阳的猫”的私信,对方提出可为其介绍相亲对象。不久后,对方“川川”添加了涂女士的微信。这一系列动作似乎为涂女士打开了通往幸福的大门。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川川”频繁地向涂女士推荐相亲对象,并在7月12日邀请她前往“京城优恋”线下门店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积极的婚介服务,不禁让人怀疑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进入店铺,接待者张某自称代表“邂逅婚介所”,并提及公司拥有众多成功案例,且在多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此言令涂女士对婚介服务产生了信任,进而减轻了她的戒备心理。
服务协议签订
在近三小时的单独交流中,张某频繁保证将介绍优秀男士,并声称若服务期间结婚,将全额退还费用。这无疑给涂女士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在张某的引导下,涂女士通过信用卡贷款支付了169798元的服务费用,并签署了服务介绍合同。但合同中并未包含张某先前承诺的退款条款。当涂女士提出疑问,张某解释称合同中“双方同意本合同金额的20%为乙方向甲方提供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的建档费”意味着未婚者只需扣除20%的建档费。然而,涂女士回家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一条款并不能确保她的退款权益得到保障。
7月13日,涂女士对张某进行了二次确认。张某向她保证,会安排补签协议。这一行为无疑为涂女士带来了新的安心。
合同中的疑团
7月13日午后,涂女士在合同中发现,乙方并非张某所宣称的“邂逅”,而是“上海京城优恋婚姻介绍服务有限公司”。这一发现如同在原本畅通无阻的道路上突然出现岔道,令她感到迷茫。原本约定的“邂逅”已变为“京城优恋”,这其中隐藏着何种秘密?涂女士心中涌现出诸多疑问。合同主体的混乱使她开始怀疑,事情可能并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她怀疑自己可能受到了欺骗。
相亲无进展
涂女士与红娘推荐的相亲对象进行了多次见面,但与8位候选人的线下会面均未取得任何进展。在此过程中,她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耗费了自身的大量精力。面对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相亲局面,涂女士开始对婚介服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她感觉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补签协议受阻
涂女士因退款问题忧虑,频繁前往实体店寻求补充协议的签署。然而,她每次均未与张某碰面。尽管聊天记录中工作人员曾答应补签,但负责为涂女士安排相亲的“姚姚”红娘透露,她目前已担任“邂逅婚介所”的服务部主任,且“邂逅婚介所”与“京城优恋”已无关联,无法履行补签合同的责任。涂女士处于两家婚介所之间,双方均不予认可,她对此感到无所适从。
退款无门
涂女士发现受骗后,立即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费用。但此时,她发现之前合作的线下门店已更名为“邂逅婚介所”。她感觉自己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陷阱。若她寻求“京城优恋”的帮助,对方可能会声称张某是“邂逅”的一员;而若她直接联系“邂逅”,对方又会以未签订合同为由拒绝。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京城优恋”的办公地点为一个集中办公点,但实地走访却发现无人办公,且法定代表人无法取得联系。涂女士向市监局投诉后,得到的答复让她倍感失望。面对169798元的服务费,她究竟该如何追回?
广大读者,面对此类婚介骗局,我们应如何防范,以免成为新的受害者?若您对涂女士的不幸遭遇感到义愤填膺,不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共同为她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