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松柏瑶族乡大同村的一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近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一喜讯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昔日闲置的农田如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当地经济的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动力。

撂荒地变“菜篮子”

昔日大同村闲置土地众多,诸多因素阻碍了其高效利用,成为村庄的沉重负担。但自建立供港蔬菜基地以来,这些土地得以重新耕种和有效利用。借助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土地焕发了新生,并为村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关键途径。

成功打造香港蔬菜种植园区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同时为邻近村民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众多村民得以在住所附近就业,实现了本地化就业,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准。

1000 亩撂荒地变身菜篮子,江永供港蔬菜成粤港澳餐桌香饽饽  第1张

供港蔬菜基地的运作模式

大同村香港蔬菜供应中心采用“合作社联合基地与农户”的运营策略,此策略高效融合了各类资源,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合作社承担统一购置种子、肥料等生产必需品的工作,基地负责蔬菜的种植与照料,而农户则专注于实际的耕作活动。这种职责清晰、合作紧密的运作模式,有力保障了蔬菜的品质与收益。

杨剑平,身为基地管理高层,着重指出为确保蔬菜品质与口感,采摘活动主要在黎明时分展开,随后新鲜蔬菜便迅速被运送至港澳地区市场。此高效的物流系统不仅确保了蔬菜的新鲜程度,同时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季水旱轮作种植模式

本基地采纳“稻-菜-菜”循环水旱轮作体系,旨在最大化土地产出效率,显著提升了作物产量与品质,进而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杨剑平指出,采用该轮作体系,每亩蔬菜产出可达2000至3000元,水稻产量亦介于800至900元。蔬菜生长周期较短,经济效益突出,年供应港澳的蔬菜总价值超过千万。

蔬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

江永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加快蔬菜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立2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基地,蔬菜种植面积拓展至29.8万亩,总产量达到67.9万吨,总产值成功突破20亿元大关。

该区域基地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有效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蔬菜供应。依托于规模化种植与产业化运作,江永县的蔬菜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大同村蔬菜种植园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效益,同时为周边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调查数据显示,该园区已为超过六百位村民提供了便利的工作岗位,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就业格局。

1000 亩撂荒地变身菜篮子,江永供港蔬菜成粤港澳餐桌香饽饽  第2张

村民在参与基地劳动过程中,不仅显著提升了经济收入,同时掌握了前沿的农业栽培技巧和高效的管理理念,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市场前景广阔

粤港澳大湾区地区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稳步上升。江永县打造的香港蔬菜供应基地,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该区域蔬菜供应的关键战略节点。

展望未来,江永县农业基地规模持续拓展,种植技术不断革新,预计该县蔬菜产业将迎来显著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将愈发突出。

成功实施的大同村香港蔬菜种植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学习典范。该项目依托尖端的种植工艺和科学的经营管理,将一度荒废的土地变身为“绿色金山”,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飞跃和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您是否认可以大同村为模板,在其他区域复制类似的蔬菜栽培园区?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诚挚地邀请您为本文点赞与转发,以便让更多人士认识到这一成功范例的典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