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团平台上一位消费者预订的宾馆遭遇引起公众关注。该消费者所订宾馆评分为4.9分,但入住后却发现条件陈旧且卫生状况不佳。退房时,该宾馆已有700余条负面评价,而当天其评分却升至满分5.0分,这一现象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宾馆评分差距大

消费者先前因该宾馆4.9分的高评分而预订了房间。宾馆的具体位置并未透露,但消费者满怀期待。然而,入住体验却大失所望。尽管差评众多,该宾馆的评分却升至5.0分,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消费者对宾馆可能存在刷分行为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评分历来应体现宾馆的实际服务水准。此等显著差异,不仅对消费者对宾馆的信任度造成损害,还使后续顾客可能遭遇误导之险。

平台评分算法

美团工作人员表示,商家评分是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计算得出的,并非简单的算术平均。用户属性、评价内容的质量、时间相关性和评价的诚信度等均被纳入评估范围。该平台不进行人工干预,且无法对评分进行手动调整。

然而,该解释显得过于笼统。观察消费者提供的截图,众多负面评价图文详实,且发布时间并不久远。平台有必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案例,阐述为何这些差评不会对评分造成影响,而非仅仅进行泛泛之谈。

评价有效性标准

对“质量不高”的定义及具备“专业度”的用户标准,平台尚未给出清晰划分。消费者对此感到困惑,众多用户亦然。这种状况对那些依赖评分进行选择的消费者来说,显得尤为不公。

消费者在体验后,会根据个人的住宿体验来发表评论。若评价的有效性标准与公众认知存在较大分歧,评分体系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权威性和信任度。

其他行业类似争议

不仅酒店业存在此类争议,餐饮业也曾遭遇相似风波。“餐馆评分4.8分常遇陷阱,而3.8分却可能带来惊喜”的话题一度引发广泛讨论。有必要进一步调查酒店宾馆商户是否存在刷分误导顾客的行为。

各行业评分标准需保持公正性与客观性。若评分结果与实际体验相差悬殊,消费者将不得不依赖运气来做出选择,这种现象对商业环境构成严重伤害。

法律监管要求

《电子商务法》规定,任何虚构交易或捏造用户评价的行为均属违法,不得用于虚假宣传以误导消费者。同时,四部门强调需提升规则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

平台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主动配合监管指令。评分机制不应流于形式,对于公众的疑问,平台应提出切实有效的、符合法规的改进方案。

评分机制改进建议

商户评价对消费者选择有显著作用,构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部分。若评价与实际不符,将损害顾客体验及平台的良好声誉。

平台需透明公布评分标准和算法运作原理,并允许外部监督。商家需增强诚信观念,消费者有权对不合理的评分提出反馈,各方协作确保评分保持公正与真实。

消费者们,您是否曾遭遇过与实际不符的评分现象?若您有过此类经历,请于评论区留言分享,并支持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