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7日开始,我州气温急剧下降,多地遭遇雨雪天气及道路结冰现象。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天气突变和交通不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天气突变影响交通
自1月7日起,我州遭遇强寒潮,气温不断下降。多地出现雨雪天气,道路结冰现象频繁。在此恶劣天气下,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道路,行车安全风险显著增加。车辆易于失控打滑,行人行走时也容易滑倒受伤。初步统计显示,在道路结冰初期,交通事故发生率较平日同比增加了约30%。
恶劣天气不仅干扰了居民的日常出行,也在物资运输等多个领域造成了严重障碍。众多运输工具被迫暂停服务,致使部分物资未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进而影响了当地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抗凝准备工作充分
为确保民众出行安全,全州交通部门提前部署并快速响应。预防工作执行得十分周全。全州共成立了29支抗凝抢险队伍,配备760名备勤人员随时待命。物资储备充足,包括919吨工业盐、765吨融雪剂、4635立方米防滑砂,并准备了3辆融雪撒布机、27辆撒盐车、58辆巡逻车和1127块警示标牌。这些物资和人员可随时参与抗凝冻工作。这些充分准备为应对恶劣天气奠定了坚实基础,显著提升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充分的准备措施亦体现在各板块间的紧密协作之中。抢险队伍的构建及各类物资的分配与补充均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清晰界定自身职责,在统一指挥体系下,确保在问题发生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各县市积极保通工作
灾害发生后,各地县(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投入道路保障工作。各市县均将此作为首要任务。以丹寨县为例,交通运输局人员在湿滑路面设置了警示标志;锦屏县则安排人员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中进行巡查。他们的工作不仅覆盖了主要道路,对农村公路也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和努力。
各县市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巡查、管控和抢险等任务,全力保障道路安全。他们加班不辍,不畏艰辛,即便在严寒中坚守岗位,面对危险仍勇敢进行抢险救灾,正是这些努力使得当地道路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了民众出行风险。
出场人员物资统计
截至目前,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在抗凝冻行动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检查人员累计出动801人次,巡查车辆253辆次。为保障道路安全,设置了194块警示标牌,并使用了12.03吨工业盐。此外,在消除安全隐患方面,已成功处理了11处隐患。
针对滞留人员与车辆,救助疏散工作同步展开。已成功疏散28名滞留人员,救助15辆滞留车辆。该工作覆盖多个环节,各环节均有序推进。无论是人员检查与安排,抑或是物资投放与使用,均致力于确保道路畅通与安全。
农村公路抢通结果
全州交通运输系统经过不懈努力,农村公路抢通工作成效显著。雷山、三穗、麻江、黄平、丹寨、镇远、锦屏、榕江、天柱等地的28条农村公路,总长169.6公里,现已全部恢复通行。这一成就的取得,凝聚了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农村公路的畅通对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等至关重要。在抢修过程中,需克服地形复杂和凝冻严重等挑战。目前,农村公路已全面恢复畅通,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还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
抗凝工作者榜样力量
在抗凝冻行动中,众多交通运输局员工展现了辛勤劳动。例如,黄平县的工作人员开展了道路结冰的应急演练,以备不时之需。雷山县的员工则在结冰路面上撒盐以加速融化,并对严重结冰路段投放应急物资。其他县份的员工也各自发挥所长,积极参与。
这些工作人员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即便面对恶劣天气,他们也坚守岗位,牺牲个人利益以顾全大局。他们的举动在抗凝冻工作中树立了典范,为抵御灾害贡献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请问您附近的道路是否因本次防冻工作而变得更加通行无阻?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