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进步迅猛,工业智能化转型成为焦点。1月1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2025年“工赋上海”创新大会上,揭晓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工业智能化进程的显著进展。
众多授牌仪式举行
1月10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人头攒动。当天,上海市举行了首批“工赋链主”企业的授牌活动,包括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企业荣获此荣誉。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均表现出色。与此同时,大会还举办了第二批上海市“AI+联合(创新)工作室”的授牌仪式。这一系列授牌活动旨在肯定和激励企业和工作室,以促进其未来发展。上海市计划到2025年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这一目标有望推动更多相关企业共同发展,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业体系。
该布局对经济影响深远。众多企业荣获认证,仿佛获得了迈向更宽广前景的钥匙。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医疗设备科技前沿持续钻研,此次认证将激发其潜能,推动上下游企业在医疗设备智能化生产、销售等领域协同进步。
工业5G蜂窝技术路线图发布
在当日的创新盛会上,工业5G蜂窝技术路线图亦同期揭晓。该路线图的公布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吸引了众多目光。此举为上海工业界5G技术的深入应用指明了方向。5G技术以其高带宽、低延迟等显著特点,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在设备互联和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中,本路线图助力企业迅速高效地制定和执行5G技术的应用策略。该工业5G蜂窝技术路线图将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生产流程的转型,例如,在众多大型工厂中,它将促进生产调度、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提升。
工业垂类大模型实施指南发布
在1月10日的会议中,《工业垂类大模型实施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公布。鉴于人工智能正迅速发展,尤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化,该指南显得尤为关键。该指南以工业场景为动力,主要围绕五项核心原则展开。
这些原则为模型的建设和运用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所构建的六层实施框架对工业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研发与运用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对企业来说,宛如指引方向的指南针。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该公司能够依据这些指南规范地应用工业垂直领域大模型,从而使得研发流程更加规范且高效,对推动行业标准的统一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业垂类大模型的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正迅速进步,工业领域的大规模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模型展现出卓越的理解、生成及泛化能力,与工业场景的紧密结合,是促进工业智能化进程的核心动力。
工业领域的大型模型有助于提升生产流程,例如,能对生产线设备潜在故障进行预先警报,并借助模型分析来适时调整生产参数。在质量监控领域,该模型能够迅速且精确地识别产品瑕疵,从而增强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对于上海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一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
“工赋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
此次颁发的“工赋链主”企业名单共涉及10家,这些企业在各自所属的产业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企业分别活跃于造船、半导体、核电、电力等多个不同的行业领域。
这些企业能向合作伙伴提供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预计此举将促进并助力1500至2000家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为例,其在电力供应领域拥有显著的影响力,通过技术支援和电网数据共享等手段,推动众多中小电力企业共同提升。
未来展望
上海的系列工业智能化措施预示着更加灿烂的前景。未来,政策扶持将进一步增强,旨在打造集“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应用场景和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体系。
上海将深入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向更高品质迈进。在此过程中,众多企业和创新机构将扮演关键角色,同时,更多标准和技术路径也将得到优化。公众及工业界人士如何看待上海工业的这些进展?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看法,并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