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遭遇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然而,事件被不法网民恶意利用,网络上流传的所谓“小男孩被埋图”吸引了众多关注。此事争议重重,痛点突出,虚假信息的传播扰乱视听,误导了公众。

地震发生

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定日县,一场6.8级地震发生了。这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与特定地点的严重事件。地震瞬间,当地居民感到极度恐慌,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官方迅速进行了检测并发布了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开始关注该地区的救援进展和受灾情况,众多热心人士也开始筹备救援物资。

AI生成的地震图片竟引发数万转发,真相究竟如何?  第1张

在这样一个令人揪心的时刻,谣言却悄然滋生。

假图流传

网络平台上大量传播的含有“小男孩被埋”场景的图片,与“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关联。此类图片表面上看是在展示地震灾害,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并获得了数万的转发、评论和点赞。这些数据反映出其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由此,不明真相的公众误以为灾区情况严重,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这些假图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AI创作真相

警方网络安全部门立即对相关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相关图片带有明显的AI生成特征。此外,该图片的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便已发布过相似内容的短视频,并明确指出系AI制作,且与地震无关。这一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图片系恶意拼凑和伪造。

事实清楚后,随即锁定了谣言的源头。

造谣者被拘

经核实,系青海一网民为吸引关注,将毫无关联的事物拼接。此类篡改事实、误导公众的行为导致谣言传播。目前,涉事者已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此处罚符合法律法规,体现了执法机构维护网络秩序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谣言的任意传播。

法律规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散布谣言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设定了处罚,包括五日至十日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而《刑法》则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定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处罚将更为严厉。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在打击造谣等破坏社会秩序行为方面的法律严格性。

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是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甄别方法

细致观察至关重要。AI制作的图像或视频在诸多细节上可能存在缺陷,例如边缘不清晰等问题。据2023年的调查数据,大约有30%的AI生成内容在人物肢体细节(如手指)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瑕疵。此外,多方面的验证同样不可或缺。以最近的地震事件为例,若公众能通过官方途径获取信息,便不易轻信谣言。目前市面上有约十种有效的AI图片检测工具可供使用,以辅助识别。最关键的是,在未确认信息真伪之前,应避免随意传播内容。

在当前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个人应如何着手,以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我们期待读者能够踊跃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