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资本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多只跨境ETF产品在收盘时普遍出现大幅下跌。当天早晨,包括美日德沙特阿拉伯在内的35只跨境ETF均发布了关于溢价风险的警示公告。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众多复杂因素,投资者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35只跨境ETF齐发溢价风险提示!你的投资安全吗?  第1张

跨境ETF溢价率情况

35只跨境ETF齐发溢价风险提示!你的投资安全吗?  第2张

1月10日,跨境ETF的溢价现象显著。以标普消费ETF为例,其溢价率达到了51.82%,南方沙特ETF为20.30%,国泰标普500ETF为18.48%,嘉实德国DAX ETF为14.53%。此外,还有28只跨境ETF的溢价率超过了5%。这些数据明确显示了跨境ETF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高估。这一现象并非孤立,整体溢价趋势可能预示市场深层问题。

风险提示的连续性

在溢价现象的背后,基金公司不断发布风险警告。以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为例,该基金在市场波动期间,已连续32个交易日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和停牌公告。这一行为显示出基金公司对市场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并且持续向投资者传达风险信息。尽管如此,市场走势似乎并未因为这些风险提示而有明显改变,溢价现象依然严重,这或许意味着部分投资者并未充分关注基金公司的警示。

跨境ETF溢价原因一

专家指出,ETF的溢价现象,无论是否涉及跨国界,其根本在于其市值超出了其实际价值,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市场供需状况。跨境ETF的溢价现象尤为普遍,这可能与目标资产的稀缺性、汇率变动及市场投机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导致二级市场的供需失衡。由于跨境ETF投资与海外市场紧密相连,其目标资产在国内可能较为罕见。此外,外汇波动等因素也会对投资者的买卖决策产生影响,市场投机行为则可能进一步加剧供需的不平衡。

跨境ETF允许投资者实施“T+0”交易策略,即当日买入并在同日卖出,且无交易次数限制。在市场资金难以找到理想投资对象时,资金往往会流向具备“T+0”功能的ETF产品。这种交易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短期操作的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引发资金大量流入,进而推高ETF的价格。这一现象是跨境ETF出现溢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通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具有较高的风险。此类基金往往规模偏小,易于导致过度投机,众多投资者忽略溢价问题而盲目跟从。溢价一旦不复存在,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此外,跨境ETF的套利策略对资金量和操作效率要求极高,普通投资者必须持续留意市场变化,如交易概率和订单量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会提升流动性风险,操作难度亦相应增加。

国内外市场对比

南方基金的研究指出,国际市场估值偏高,多方面因素交织使得市场波动性加剧。经济基础、宏观调控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相互作用,提升了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我国A股市场估值相对较低,股息率却相对较高,显示出较大的投资吸引力。博时基金的观点则是,尽管美国已进入降息阶段,但由于再通胀预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这种市场对比为投资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投资者在投资跨境ETF时,必须关注相关风险,并对是否转向A股市场进行评估。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这一议题值得投资者深思。我们鼓励大家踊跃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点赞支持,并广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