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1张

1月5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的西华池镇唐旗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的传承人张雪峰举办了以黄河古象为创作主题的剪纸活动。她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小习得剪纸技艺的张雪峰,在众多作品中,以黄河古象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格外引人瞩目,这些作品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值得深入挖掘。

传承人背景

张雪峰,54岁,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人。自小由奶奶传授剪纸技艺,技艺精湛。她凭借卓越的剪纸技术,荣获“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等称号。在当地,她成为剪纸技艺传承的关键人物,对庆阳剪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雪峰在剪纸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与其早年对剪纸艺术的接触密切相关。她的奶奶不仅教会了她剪纸技巧,还向她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使她不断探索剪纸的深层内涵与多样表现手法。

黄河古象关联

她的剪纸作品以黄河古象为主题,风格独特。自1973年合水县出土了著名的黄河古象化石以来,这一考古发现闻名遐迩。这一成就源自她的家乡,启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家乡出土的黄河古象化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艺术创作的中心。

她意图通过剪纸艺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黄河古象的形象,这在她的理解中是对家乡文化和考古成果的敬仰表达。黄河古象的形象,不再仅限于博物馆的展示,她的剪纸作品使得这一形象得以广泛流传,被更多人认知。

作品《百象图》诞生

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2张

张雪峰历经深思熟虑与精心设计,于2022年发布了《百象图》。该作品发布后,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喜爱。《百象图》凝聚了她的心血,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成品,每个环节都融入了她对黄河古象的丰富想象和对剪纸艺术的深刻理解。

《百象图》作为黄河古象主题的典范,在当地文化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作品不仅是一幅剪纸艺术,更是历史与现代、考古与民间艺术之间的桥梁。它引发了公众对黄河古象的关注,并展现了庆阳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

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3张

展示黄河古象剪纸作品

1月4日和5日,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张雪峰多次展出黄河古象剪纸艺术作品及创作草图。活动期间,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目光。张雪峰还向观众深入解析了她的创作理念与灵感来源。

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4张

庆阳剪纸因她的展示在本地得到了广泛推广。村民们在观赏其作品后,对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到无比自豪。游客们亦通过这些作品,对庆阳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的展示无疑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搭建了一个卓越的舞台。

拍摄黄河象化石复制品

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5张

1月5日,张雪峰在庆阳市合水县的陇东石刻艺术博物馆黄河古象展厅,对黄河象化石的复制品进行了拍摄。这一行为可能是她为了深入创作而搜集素材的一种方式。她不断研究黄河古象的多样化呈现方法,力求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感体验。

她通过拍摄手段,对黄河象化石复制品的众多细节进行了细致观察。这些细节的深入捕捉,有助于她在剪纸领域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她希冀借助剪纸技艺,展现出黄河古象最为真实和迷人的风貌。

用剪纸唤醒黄河古象

54岁非遗传承人张雪峰如何用剪纸‘唤醒’沉睡百万年的黄河古象?  第6张

张雪峰表示,她期望通过剪纸技艺唤醒黄河古象这一古老形象,使其重获生机,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这一愿景体现了她对剪纸艺术作品的严谨要求及强烈愿望。她希望自己的剪纸作品能赋予黄河古象新生,使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她专注于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文化。她希望作为剪纸艺术家,能够将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黄河古象这一知名文化符号巧妙结合。她努力从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发,旨在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注入新的活力。

张雪峰运用剪纸艺术呈现了家乡文化的丰富情感,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工作。各界人士对此现象有何见解?我们热切期待大家的积极互动,包括点赞、分享和评论区内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