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运城市夏县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考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对青铜冶铸技术在夏商文明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对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背景与目的
山西省文物局与运城市政府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众多知名科研机构共同协办。会议以“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为核心议题,致力于通过学术对话,将夏商文化研究推向国际学术前沿,加强早期冶金文明间的交流与借鉴。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夏商文化的深入剖析,更是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刻回顾。
专家学者的参与
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会议。与会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为会议注入了浓厚的学术活力。
主题演讲与学术研讨
朱凤瀚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讲席,以《商人之铜料来源》为题,正式开启了研讨会的大门。与会专家们依据各自的研究领域与考古成果,围绕“青铜冶炼与夏商文化”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他们从主题演讲、国际研究动态、新出土的铜冶炼遗址、新出土的铸铜遗址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了青铜冶炼在夏商文明中的关键作用和显著影响。
夏县的历史地位
夏县,我国考古学研究的摇篮,中条山,中原地区关键金属资源宝库,此次研讨会选址于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分量。本次会议不仅深入剖析了青铜冶炼与夏商文化的关联,更全面梳理了冶金技术进步与文明演进间的互动,堪称考古学术界的年度盛事。
学术总结与展望
在闭幕典礼中,北京大学陈建立教授对学术成果进行了梳理。他强调,本次研讨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期望大家能在冶金考古领域的发展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方向,助力冶金考古理论及方法论体系的完善,探究学科发展脉络,开启冶金考古研究的新篇章。
运城的文物保护与利用
在本次研讨会上,运城将抓住机遇,致力于创新文物保护和利用方式,全力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各项要求,致力于建设晋南地区夏商文明考古研究的核心基地,并加速推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此外,运城还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历史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高标准打造西阴考古博物馆,并全面推动“文化+文物”“创意+文物”“旅游+文物”的深度融合发展。
考古工作的优良传统
运城市将秉承卓越的考古传承,坚守严格求真、勤勉拼搏、敬业奉献的考古工作优良作风,持续拓展未知领域、揭示历史根源,促进考古学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高度融合,深入解读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持续提升中华文明的精神形象,助力中华文化更广泛地走向全球舞台。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考古领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夏商时期文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您看来,考古学在当今社会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敬请于评论区畅谈您的观点,并积极点赞及转发本文,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场学术盛事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