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迎来重要突破。北干线咸阳塬隧洞全长25.23公里的开挖作业已全面完成。这一成就为2025年底北干线通水提供了稳固的基础。该工程对关中区域至关重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工程贯通背后的措施
杨诚,引汉济渭公司渭北分公司的主管,指出在施工期间,团队采纳了多样化的应对策略。他们运用了长隧短打技术,并执行了“无轨与垂直运输融合”的方案。施工期间,团队严格遵循了管控水量、加固支护、缩短施工距离、频繁测量及提前衬砌等核心步骤。对于湿陷性黄土层易塌陷及物料垂直运输的难题,施工团队均成功克服,保障了隧洞的顺利打通。这一成就彰显了施工团队卓越的专业技能和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干线工程顺利完工,得益于施工计划的科学性与施工部署的周密性。施工方针对工程特性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遵循各项规范,确保了每项施工步骤的精准执行,从而顺利实现了隧道的贯通。
工程的重大意义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成功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150个重要水利工程。此项目对于西安、咸阳、杨凌、渭南等城市的供水安全至关重要。其进展对关中平原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深远影响,并且对于确保当地数百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程完成后,该区域的水资源分配效率将显著增强。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犹如一场及时雨。预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此工程将对关中平原多个区域的发展路径、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进而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工程的组成与面临挑战
该工程包括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北干线以及输水支线。其起始点设在关中的黄池沟。输水区域从杨凌示范区延伸至渭南市华州区,向北可达富平县,向南则扩展到西安市鄠邑区。工程覆盖面积广阔,涉及多个区县和乡镇。
该工程涉及范围广阔,线路漫长,节点数量众多,因此遭遇了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对土地和环境的保障需求,以及建筑材料在区域间运输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北干线,由于其南北走向的特殊性,与东西向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交织频繁,涉及众多穿越工程项目,施工难度极大,不容忽视。
北干线工程其他成果
2024年,北干线工程推进顺畅,顺利穿过了陇海铁路、徐兰高铁等共计28个重要交通枢纽与建筑。与此同时,沿线文物挖掘任务亦告捷。这些成就显著推动了北干线工程的持续向前发展。
北干线工程尽管遭遇重重困难和挑战,但已取得显著进展。这一成果得益于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相关部门不仅加速了工程进度,还与文化保护、交通等领域的相关机构展开了高效协调,展现了卓越的综合协调能力。
南干线工程施工状况
南干线位于秦岭山脉北侧,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断裂带频繁,地下水资源充沛,且周边岩石质地脆弱。以17号隧洞为例,在施工过程中,为降低坍塌风险,施工方选择放弃重型机械,转而采用铁锹、风钻等低振动工具进行挖掘作业。
针对软岩变形这一技术挑战,引汉济渭公司特地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束后,南干线14个重要洞段的挖掘作业以及36个工作面的开挖作业随即启动。这些专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应对策略,展现了施工方对工程的高度重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整体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1月2日,引汉济渭公司秦岭分公司副经理王新莅临南干线施工现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为了保障工程按期完成,公司组建了二期工程进度管理小组。该小组强化了施工协调,促进了文明施工,有效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进度。至2024年,隧道挖掘与支撑工作已进展至41.6公里,超出了年度计划的166%。
工程进度提升确保了项目提前完工,这一成果体现了工程管理团队的积极进取和出色的管理水平。面向未来,团队计划推进南干线的建设,并致力于全面完成北干线隧洞的衬砌工作,旨在达成分段通水的目标。此外,他们还将强化运营管理,保障水源安全,为陕西的持续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2025年年底,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通水目标能否实现?对此您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我们衷心期望您能点赞并转发,共同传播这一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