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日银川市永宁县及金凤区遭遇地震以来,居民们表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症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反应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还与地震后的社会稳定紧密相连。

市民震后错觉和恐慌症状

地震发生之后,银川居民出现了多种不适症状。近期,许多居民在居家期间,无论是休息还是进行日常活动,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仿佛地震的余波仍在持续。这一现象导致不少市民出现了心理恐慌,其中部分人因过度焦虑而出现失眠等问题,表现为神经衰弱。举例来说,一些市民在听到诸如抽油烟机等较大声响时,便误以为地震再次发生,急忙跑出门外。

居民们反映,这种误解和忧虑感极其不适,他们精神持续紧张,难以专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

专家展开震后现象解读

1月5日,银川市中医院眩晕病科的主任医师李国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市民在地震后频繁出现“地震错觉”,这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日常生活中的细微震动,例如窗帘的晃动、重物落地的声音或邻居的走动,都可能使地震幸存者产生恐慌,误以为再次遭遇地震。

李国徽指出,原因在于人们精神高度紧张,对平时不以为意的小震动变得异常敏感。地震后,这种心理反应较为普遍,但每个人的具体表现各异。

前庭器在不适反应中的作用

为何这些因素会引起身体不适?这涉及到前庭器的作用。人体前庭器主要负责感知平衡,地震发生时,它受到了刺激。同时,地震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普遍紧张,这进一步提升了前庭器的敏感度。

在日常生活中,常规的震动现在会让民众感受到身体晃动、震动或眩晕,部分民众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在现实情境中,此类前庭器官受到的刺激所引发的不适感,在由其他因素引发的恐慌反应中亦较为常见。

地震后频繁眩晕?银川市民为何总感觉地震还在继续?专家揭秘真相  第1张

心理紧张加重不适反应

在地震发生之际,心理紧张加剧了情绪波动。人们普遍担忧余震,对地震持有恐惧感。在此心理背景下,任何微小的动静都会迅速触发大脑对“地震将至”的判断。

心理压力导致人们对震动产生误判,并加剧了身体的不适。不少年轻人反映,在睡前若想到地震的可能,便会心跳加速,难以入睡。

专家提供应对不适方法

李国徽向市民们提出了应对措施。首先,市民应避免散播和相信未经证实的地震消息。他们应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以免加重心理压力。

应保持平和心态,正确对待地震后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需认识到,地震过后,这些不适感将逐步减轻。针对部分因前庭功能受损而产生不适的个体,中医针灸、药物口服或前庭康复训练等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

震后心理与身体恢复展望

银川市地震过后,市民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恢复尚需时日。首先,社会各界需加强地震科普教育,以稳定公众情绪。其次,相关部门可制定相应政策或措施,以援助市民,特别是那些心理受创较重的市民。

市民需遵循专家意见,积极调整自身心理与生理状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银川市方能迅速摆脱地震造成的后果,恢复往日生机。

你是否有过地震过后类似的惊慌体验?欢迎发表评论参与交流。如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给予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