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综保区位于贵阳贵安“强省会”战略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开放经济的重要前沿。该区域的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广泛关注。2024年1月至11月,其外贸进出口业绩显著,增速明显,在全省综保区中排名靠前。这一成绩得益于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实施效果,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贵安综保区的进出口成绩
截至2024年11月,贵安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2.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87%。其中,围网内进出口额为89.24亿元,同比增长29.6%。数据显示,贵安综保区外贸进出口业务正迅速增长。这一成就得益于区内持续努力及地区开放经济的强劲动力。在省内三家综保区中,贵安综保区规模最大,位居首位。其领先地位有望吸引更多资源集中。
外贸进出口的增长数据体现了多种正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得益于政策扶持,贵州省正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贵安综保区因此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优势。其次,贵安综保区已确立其发展目标,专注于产业基地型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
发展定位及战略布局
贵安综保区已确立其作为产业基地型综合保税区的战略定位。该区域专注于核心业务,不断深化和改进“五个开放”策略。在发展布局方面,已设定了具体目标,将东南亚市场视为关键切入点。战略规划明确,通过加强功能定位、保障要素和推动辐射带动等措施,推动外贸产业多样化。特别是在加工贸易领域,该区域致力于发展,并优化一般贸易布局,同时强化保税物流等环节。这一布局有利于区域内产业升级和集聚,也有助于提高外贸的规模和品质。
该体系在物流领域取得了进展,成功将“2向3线”的公路物流班车网络升级为“2向3线+N线”模式。此举措旨在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与便捷性,以适应不断上升的外贸需求,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开放主体的壮大
开放主体数量显著上升,外贸进出口企业在围网区域内得到集中培养,保税业务规模随之扩大。至2024年11月,已有312家外贸企业完成海关注册。新增表现优异的外贸企业共有53家,其中,进出口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6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此外,围网区域外也布局了相关配套及上下游企业,外向型经济产业吸引投资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贸易、加工、物流及服务型企业入驻。
政策引导与优越的投资环境助力了这一成果的产生。众多企业踊跃参与,合力促进了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产业链的优化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间在产业链中既协作又相互激励,共同促进了贵安综保区外贸业务的增长。
开放平台的建强
开放平台建设中,管委会与公司不断加强合作运营。贵安综保集团、担保机构及海外贸易企业共同参与,助力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此合作模式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能更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同时,持续提高综合保税区的平台水平,以此强化产业聚集效应。目前,正加速推进马场产业新城(深贵产业园)省级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该目标旨在使其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前沿的支柱和核心区域。此行动有利于促进产业全面进步,同时增强该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开放业态的创新
开放型业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跨境电商在我国被视为至关重要的成长路径。我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在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了省内首个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该学院专注于培育符合开放经济和企业需求的开放型人才,为外贸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着力加速保税研发项目的实施步伐,已与我国海关科技研究中心及贵阳海关确立合作意愿。双方在数据中心认证检测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合作共识。预计这些创新措施将持续优化贵安综保区的产业布局,并显著提升其在内陆开放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
未来展望
贵安综保区将集中发挥核心职能。该区域将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辐射效应和推动力,着力构建开放体系,打造开放通道,培育开放实体,强化开放平台,创新开放模式。区域将加速形成以“1+N”为标志的产业集聚效应,这一效应对贵阳贵安的高质量发展极为关键,同时,也将对全省实现“四区一高地”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贵安综保区未来有哪些领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突破?敬请关注并留言、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