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园林科研机构于10月13日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融合大小”科普研学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动手实践,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热切兴趣和探求欲望。在此次活动中,参与者有幸近距离观察众多稀有植物,并通过互动环节深入理解植物学知识,达成了教育功能与娱乐价值的完美融合。
珍稀植物的探索之旅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带领游客参观了树木标本园区,园区内培育了众多稀有、标本和观赏树种。银杏与水杉,作为古生物的生动见证,其漫长的生命历程和独特的树姿引起了游客极大的兴趣。对矮紫杉、姬核桃、白皮松等稀有树木的详细解说,让参与者对其稀有性及保护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黄檗、红松、水曲柳等树木的经济价值也得到充分阐述,使游客对植物的多功能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植物知识的深度学习
讲解员在导览过程中,精选了广为人知、教材常提、日常常用植物作为典型,对其品种、特点、生长条件、生态效应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全面讲解。通过这些生动实例,参观者不仅学到了植物学的基本原理,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极端重要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得原本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金秋彩叶树的奥秘
秋季丰收之际,银杏、紫叶稠李、金叶榆、五角枫等树种的叶片色彩变化成为活动核心。工作人员利用这一自然奇观,向孩子们普及了植物叶片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变色机制。在观察与互动中,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自然法则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亲手制作植物标本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植物标本,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植物的结构与特性。通过采摘山楂、板栗等果实以及种植多肉植物等体验,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种植的乐趣与成就感,更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科普教育基地的介绍
自1963年建院起,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持续致力于植物资源的采集、科研研究、照料、展示和科普普及活动。其管理的科普公园及园林植物标本园,经过严格评选,荣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殊荣。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研究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在科普教育领域贡献的极高赞誉。
活动的社会影响
本次“大小相间”的科普研学盛会,不仅向参与者输送了深厚的学术素养,更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植物学及自然科学的热爱,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活动的成功举行,也为未来科普教育活动的举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参考。
未来的展望
沈阳市园林科研机构将主动对接社会对科普教育的持续升温,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力求全面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强烈需求。面向未来,该机构计划扩大活动范围,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力图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学习之中。
本活动期间,您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何部分?对激发青少年自然科学兴趣的举措有何看法?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对本篇文章给予点赞与分享,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自然科学探索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