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1张

程家桥社区医院内,存在一群独特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她们年约六十至七十岁,均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成员。尽管她们自身也经历过癌症的折磨,却依然为他人带来了生的希望。这一独特的群体,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其光芒源于她们以自身经历为患者带来温暖。

癌症患者的志愿者团队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2张

长宁区存在一支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其成员均来自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程家桥分部。她们普遍年纪较大,身患癌症。以华瑾为例,她已78岁,抗癌历程长达二十余年。团队成员间关系融洽,相互扶持,熟知彼此住址,生病时互访,好物共享。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3张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4张

志愿者们具备同理心这一显著优势。例如,方爱丽等众多志愿者表示,他们因亲身经历癌症,故在照护安宁病房患者时,更能深刻体会患者的痛苦和需求。这种独特的优势,非他人所能拥有。

志愿活动的开始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5张

2013年3月,程家桥社区医院启动了该志愿活动。起初,活动主要采取安宁病房探访的形式,规模固定为每周五天,每天安排两名志愿者参与。自活动成立起,志愿者团队便与安宁病房建立了紧密联系,旨在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慰藉和关爱。

程家桥社区医院持续举办了这项活动,未曾中断。志愿者如江雪飞等,长期积极参与。众多志愿者如同繁星,为安宁病房的病患带来光明,他们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6张

对待家属同样重要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病患家属同样受到志愿者们的重点关注。江雪飞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例如,安宁病房中的宋阿姨在牙龈癌困扰下,连女儿都不敢靠近,此时家属的心理压力和情感痛苦同样需要得到关注。有一位家属起初不愿与方爱丽交流,但在了解到她同样是癌症复发患者后,态度迅速改变,这表明家属对彼此同理心的安慰有着特别的敏感度。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7张

志愿者的感悟

这些志愿者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体会。她们清楚自己同样遭受癌症的折磨,面对病房中晚期患者,部分志愿者亦会感到忧虑。正如方爱丽所言,她偶尔渴望自由,但踏入病房便立刻变得谨慎。

她们内心充满开阔。鉴于她们相信自身终将遭遇相似命运,不论早晚,她们便在健康尚存之际,珍视服务他人的机会。在助人的过程中,她们亦能增强自身的内心力量。

病房里的故事

安宁病房内汇聚了众多故事。其中,有位名叫老施的老人,两个月前因肝癌陷入昏迷,状况堪忧。家人将他送至此处,仅盼他临终前能少些痛苦。此外,六妹奶奶自2024年11月底丧偶后,因难以忍受孤独,常来安宁病房探望,每当见到志愿者,她的眼眶便会泛红。

87岁小芳奶奶的周四之约:安宁病房里的癌康志愿者如何点亮夕阳红?  第8张

这些故事揭示了病患及其家属在生命临界点的境遇,同时展现了志愿者所提供的关爱如同阳光照耀在幽暗的角落。

志愿者的坚持

尽管她们作为癌症患者身份独特且身体多有不便,例如华瑾行动不便,然而在志愿者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她们仍旧选择伸出援手。即便部分志愿者因目睹晚期患者而选择退出,但仍有更多人选择坚守岗位。

她们凭借坚定的信念持续守护,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为安宁病房中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庇护,传递着温馨与期待。亲爱的读者,您是否见证过类似的动人志愿事迹?不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