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首日,云台花园站为何成为4万乘客的首选?  第1张

广州地铁11号线新线路的开通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云台花园站在开通前夕两天内格外引人注目,这一现象激起了公众的浓厚兴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站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云台花园站人气高

广州地铁11号线已正式启用,新快报记者实地体验了乘车过程。调查发现,云台花园站颇受乘客青睐。广州地铁数据显示,12月29日该站接待进站乘客数超4万,在11号线各站点中位居首位,这一数字凸显了其极高的人气。30日早上,云台花园站预计将再度成为最受欢迎的站点,众多乘客涌向该站。站内设施完善,宽敞的候车大厅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

11号线采用的八节车厢设计风格独具特色,极大地提升了乘客的乘坐感受。这一设计特色或许正是云台花园站客流量繁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广州市民而言,在地铁里享受到舒适的乘坐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早高峰部分站点有座

12月30日早上7点42分,网络上有乘客发布了地铁11号线内环列车在流花站车厢内空座较多的图片。与此同时,燕岗站内环列车与外环列车状况差异显著,内环座位空缺较多,外环列车则几乎座无虚席。到了8点,记者在江泰路站换乘时观察到,尽管该站增设栏杆以缓解客流压力,但与昌岗站相比,江泰路站的换乘人流明显减少,并未出现拥堵现象。随后,记者在外环列车上行驶至多个站点,均未发现乘客上车。这一现象表明,在早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客流分布极不均衡。

各站点状况不一,琶洲站周边换乘区秩序良好,蓝色闸机运作流畅。以年轻上班族为主体的乘客,在熟悉路线后,更偏好使用快速换乘。在华景路站与龙口西站,乘客亦能轻易找到座位。这一现象表明,在交通高峰时段,并非所有站点都遭遇严重拥堵,部分站点仍有足够空间供乘客使用。

11号线对周边线路影响

小周在科学城工作,他已适应在天河公园站乘坐地铁21号线。过去,他总能轻松找到座位,享受上下班的舒适时光。然而,随着11号线的开通,他发现早高峰时,21号线在天河公园站常常人满为患。在员村至天河公园站进行拆除作业时,天河公园站成为21号线的起点站,那时乘客们上车方便,座位也容易找到。

截至10月前,广州市民出行至智慧城与科学城,多选择乘坐地铁5号线,并在员村站转乘21号线。当时,天河公园站上车时座位较为充裕,黄村站的换乘过程亦较为顺畅。然而,随着11号线与21号线换乘点在早高峰期客流量上升,天河公园站承受了较大压力,21号线早高峰时段的首班车已达到满载状态。这一现象反映出,不同地铁线路之间存在显著相互影响,新线路的开通或许会对周边线路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站厅人流疏通措施

江泰路站站厅的换乘通道在高峰期采用了与昌岗站类似的布局,并加装了栏杆以减轻客流压力。但江泰路站和昌岗站的客流量有显著差异,使得新增的栏杆通道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通常,各站点会依据预测的客流量来安排站厅布局并进行调整,然而实际客流量与预测不符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反映出地铁运营方需要提高对客流量的预测准确性。

各站客流习惯差异

现场观察显示,11号线两端站点乘坐扶梯进站的乘客数量显著上升。这种现象使得许多乘客在宽敞的候车区倾向于减少前往站台中央的步数。由于各站点地理位置、周边居民分布和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客流特点。以琶洲站为例,该站主要满足年轻白领的换乘需求,因此在换乘设施配置上,会优先考虑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掌握各站点的客流模式,对于优化车站规划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出站情况看点

在早高峰时段,云台花园站的C出口因地处有利位置而备受瞩目。众多老年乘客聚集于此,排起了长队。这一情况显示了云台花园在早高峰的吸引力。许多老年乘客可能在此进行活动,或将其视为通往其他目的地的关键换乘点。老年乘客的进出情况是衡量站点客流量及其周边设施效能的重要依据。

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备受瞩目,民众普遍关注运营方在协调与管理方面的效率。我们真诚地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和转发,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