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年轻人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继在植物园采集无患子、山林中搜集板栗后,目前流行于吴山捡拾碎瓷片。这一别具一格的活动亦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吴山成为捡瓷片热门地
吴山近期颇受年轻群体青睐,主要因其是寻获碎瓷片的好去处。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十点,记者沿着十五奎巷攀登,经过不高的阶梯,便发现了众人聚集的地点——一处民居后的小土丘。不少年轻人表示,在此寻宝几乎每次都能有所收获。关于吴山捡瓷片的话题在网络上同样热度不减,通过搜索“吴山捡瓷片”可以找到众多分享记录。吴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探索。
瓷片之所以能被发掘,原因在于多方面。首先,地理位置上,该区域遍布被落叶和碎石覆盖的地面。其次,从历史角度看,这里曾居住着众多居民,如今居民已迁出,旧居被拆除。此外,山体防滑工程也起到了揭示浅层瓷片的作用。
记者亲身寻宝经历
记者抵达吴山的该处土坡,起初并未察觉瓷片的存在。随后,记者借助树枝进行翻找,果然有所收获。清除泥土后,可见较为精致的青花图案及带有裂纹的瓷片。这一探寻过程让记者体验到了寻瓷的乐趣。若仅凭一眼,或许会与这些瓷片失之交臂。寻宝之旅充满未知与惊喜,宛如打开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不知其中将藏有何种瓷片。
记者仅通过初步体验便得出了结论。通常光顾此地的年轻人能获得更为精致、种类更繁多的瓷片。因此,不难看出为何年轻群体对参与吴山的寻宝活动表现出极大兴趣。
年轻人寻宝缘由
小皮是众多寻宝者之一。她曾在吴山草丛意外拾得一块绿色碎青瓷片,清洗后上传网络,竟有人猜测其为南宋遗物。几百年的历史沉淀,握于掌中,带来的奇妙感受让她沉迷。她时常光顾此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许多年轻人在此寻得瓷片后,并未随意丢弃,而是洗净后作为收藏。这种收藏背后,吸引他们的不仅是瓷片的形态,更是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尽管这些瓷片可能并不完美,存在破损,然而,在年轻人追寻历史宝藏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对未知和历史的探求欲望后,这些破损便转化为了独特的审美。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些破碎的瓷片宛如散落的历史书籍残页,通过拼接,能够窥见吴山昔日民众的生活景象。
瓷片的年代与来源分析
网友拍摄到的瓷片照片为专家提供了分析依据。杜正贤教授,浙大城市学院的学者,认为这些青花瓷片可能出自明清时期或之后,且为景德镇生产的民用瓷器。部分青瓷片的质量上乘,或许可追溯至宋朝。这些瓷片见证了昔日百姓的生活。例如,在众多老房子中,泥墙结构中常混有瓷片。由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居民居住,一些破损的碗碟被丢弃后,逐渐演变成了今日可捡拾的碎瓷片。尽管这些瓷片散布于吴山各处,但从杭州整体情况来看,主城区许多地方实际上也存有遗迹和文物残片,只是目前裸露的土层中能发现瓷片的地方相对较少。
瓷片记录了各个时代的制造技术和民众生活状况。景德镇在明清时期生产的民用瓷器,展现了当地制瓷业的繁荣,瓷器得以广泛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宋代青瓷则可能更多地揭示了当时对瓷器审美的基本状况。
瓷片的价值讨论
杜正贤教授指出,从个人收藏的视角来看,吴山捡得的瓷片适宜作为藏品。然而,从历史文物的价值考量,这些瓷片的价值并不显著。原因在于,这类瓷片在杭州并不罕见。这些碎瓷片主要源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损耗,并非因艺术创作或特殊意义而被保留。尽管如此,年轻人仍可将其作为收藏品,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些亲手捡拾、承载探索成果的瓷片。
这些瓷片虽非珍稀,却为年轻人与历史文化的交融搭建了一座趣味横生的桥梁。即便它们不具备高昂的文物价值,在文化传承与兴趣培育上仍承载着独特的价值。
管理处相关情况介绍
杭州西湖凤凰山管理处的相关人员指出,吴山过去居民众多,但近几十年来居民们陆续迁出,原有的棚屋亦被拆除。在此过程中,瓷片逐渐散落,加之山体维护和挖掘等因素,导致更多瓷片露出。对于年轻人寻宝的行为,管理处并未予以阻止,反而侧面表明吴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未来,管理处或许可以更主动地引导年轻人参与瓷片保护或吴山文化宣传等活动。
你是否计划前往吴山展开一场个人寻宝之旅?欢迎踊跃发表你的见解或分享类似的趣味经历。此外,也诚挚邀请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