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江苏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国考断面数量已达到全国之最并翻了一番,但该省的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均达到优质标准。同时,江苏省的水域面积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一成就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自豪感。

断面水质优级

江苏水域治理大揭秘:全国最多断面数,如何连续三年保持优级水质?  第1张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阶段,江苏省的断面数量显著增加,然而,国家考核的断面水质已连续三年保持较高水平。这一成果得益于江苏省对水环境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例如,全省持续加强治理力度,严格实施污染整治措施,并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工作。2022年12月30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进一步展示了江苏省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进步。这一成就并非短时间内取得的,而是长期不懈治理努力累积的成果。

江苏省拥有广阔的水域,其面积几乎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七,因此,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繁重。尽管困难重重,但截至目前,治理成效已经显现,这一成果值得给予高度评价。

治理格局构建

江苏省将长江大保护工程和太湖等水域整治定位为重要任务,设立了以“江河湖海”生态保护为核心的“一保护三治理”体系。此体系旨在全面、系统地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

长江大保护行动重点推进了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工作。具体措施包括确保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的具体行动。此外,积极推动了相关指导原则的落实,确保了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连续七年符合Ⅱ类标准,且主要支流水质连续三年维持在Ⅲ类及以上。这种治理手段成效显著,且具有高度针对性。

重点区域治理

江北运河区域正在进行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工作。江苏省已发布相应的指导性政策,旨在加强南水北调通道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截至目前,已向北方输送了超过8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江北运河整治项目的显著成效。

沿海地区及其他区域对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众多地区在治理实践中形成了合作共识,这一联合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基建强化

在“十四五”规划阶段,江苏省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定位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举措。目前,该省正迅速推进1074项流域主干工程的实施,总投资规模高达1273.74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体现了江苏致力于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

这些项目价值显著。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生态环境问题。这一举措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污染防治深化

江苏省率先在全国推广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分类收集与分质处理方案。截至目前,全省已对22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及4867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技术评估。此处理技术能够更精确地针对不同污水类型进行处理。

城镇生活污染防治领域,已陆续推出新的应对策略。其中,城市区域的水污染物平衡核算与管理措施已开始执行,有力推动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与处理”目标的实现。此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已制定,包括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建立和治理工作的强化。

后续发展目标

至2025年,江苏致力于提升水质水平,确保其持续向好。该省将严格遵循“一保护三治理”的方针,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这些努力将为“十五五”时期构建美丽江苏打下坚实基础。

流域管理措施将系统加强,包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江北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整治。源头污染治理策略将进一步深化,城市生活污水将实现全面收集和处理。预计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将达到80%。展望至2027年,全省美丽河湖的建成比例有望超过43%,力争实现“河流畅通、水质清澈、鱼儿畅游、草长莺飞、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景象。这些进展预示着江苏未来水生态环境将迎来显著提升,备受瞩目。

关于江苏未来水生态治理的预期目标,您有何见解?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并热切盼望您在评论区提出您的宝贵意见。